戴斌:中端酒店品牌已经到了发展时期
2011-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公布了自己团队的一项调查结果。戴斌说,去年,入境中国过夜的旅游者达到5566万人,国内游客有21亿人次。按照15%的游客有过夜需求的比例来算,仅国内游客的过夜人数就达3.15亿。而这其中,40%的入境过夜旅游者和25%的国内过夜游客都倾向于选择中端酒店。如此算来,中端酒店的市场需求就超过了1亿人次。
“市场虽有需求,但契合市场需求的中端酒店却很少,出现了酒店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在戴斌看来,大规模发展中端酒店品牌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大力做出中端酒店的品质。
戴斌分析,一方面,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市场对中端酒店品牌的需求量急剧上升,需求成为驱动中端酒店品牌发展的根本因素。另一方面,如家、7天连锁等本土中端酒店品牌的发展为中端酒店品牌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人才和创业团队。此外,技术的变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达使得信息更为通畅,也为中端酒店品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他建议,要让市场需求参与到酒店资源的配置中去,以实现供需之间的有效对接。各地方政府也应该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来引导本地酒店业的健康发展。
与戴斌院长的观点不谋而合,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也看到了中端酒店市场发展的欠缺。他说,面对日趋火热的大众旅游市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都热衷于建造豪华饭店,而并非服务于大众的普通饭店。他建议,不管是建酒店还是酒店的经营管理,都应更多地考虑市场、考虑客人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的立足于市场。
“要引进世界知名品牌,也要培育本土品牌”
“社会氛围的单一化将不利于酒店业的健康发展,应为各类型的酒店建立起公平的商业发展氛围。”针对国内酒店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现象,不少专家认为,酒店业要发展,既要引进世界知名酒店品牌,也要注重本土酒店品牌的培育。
著名经济学家、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分析,当前,不少地方在发展酒店业的时候,非常注重世界知名酒店品牌的引进,却忽略了本土酒店品牌的培育。比如,为吸引世界知名酒店品牌落户当地,给予众多政策上的优惠,但本土酒店是无法享有同等的优惠。
“对一类型酒店的扶持,就是对另一类型酒店的打压。”谈到著名经济学家保育钧提到的现象,戴斌认为,重外来品牌引进轻本土品牌培育与社会氛围中价值取向单一化有很大的关联。价值取向的单一化不利于营造一种健康、公平的商业发展氛围。某些经济业态或是酒店形态仅出现在一定的地域就很能说明道理。
“要引进世界知名品牌,也要注重本土品牌的培育!”保育钧建议,与世界知名的酒店相比,本土的酒店品牌硬件并不差,主要差距体现在软件上本土酒店要强化自身管理,在管理细节、服务品质上多下功夫。
酒店建设应注重需求与特色
戴斌建议,各地在酒店业的发展方面,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微观的了解,要尊重市场规律,为各类型酒店营造良好的商业发展绯闻,科学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
据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介绍,2001年到2010年,国内旅游人次数从7.84万增加到21亿,平均年增长10.4%;国内旅游人次数增长率相当于入境旅游人次数增长率的2倍;全国四、五星级酒店客房从156400间增加到667271间;一、二星级酒店客房数从332400间减少到327845间。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国内旅游作为旅游的主体地位在显现。但是,面对大众旅游市场的需求,政府、业界却对建设豪华型饭店情有独钟。”会上,张广瑞主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饭店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他认为,任何一个地方,选择建造酒店类别的原则,不应是看别人做什么,而应考虑自己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