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酒店把书藏进孙中山书房、德国督导城堡、古城墙、南浔首富私宅
2018-07-01
从客栈演变至旅馆,继而至今天的酒店,这个接待往来宾客的空间,宛若一个婴孩,跌跌撞撞逐渐成长。在这其中,从初始的传统接待,到之后的礼宾地位,甚至发展到当下的生活方式创造。酒店作为迎来送往住客之地,正在努力褪去身上的时代风尘之气,转而披上一袭散发着水墨香的华裘。书,成了酒店所爱的手中之梭,投掷往来之间织造出一幅众生读书图。
从藏书万余册到选址藏书楼,最后发展至成为诗书流传之源,酒店的诗书追求之途一直在向更美的远方前进。
1979年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曾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提到古罗马时代就有的“场域精神”说法。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域,都有其“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
当我们谈起酒店的建筑和设计,必然要从“场域”谈起。因为“场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记忆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也就是城市学家所谓的“对一个地方的认同和归属”。
现今的酒店,不再似往日般迷恋金碧辉煌的浮夸装饰,不再同旧日般向往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想要获得来自客人的认同与归属,单凭往日的奢华装饰日渐式微,不少酒店开始了自己的IP打造之路,如禅意的大堂装饰、新新时代艺术风格的打造、古风古色服务人员穿着等。但是更多的酒店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书籍,藏于其中,让已行万里路的鸿儒,谈笑间撇去一身的白丁之尘。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人如此,酒店亦然。古人为了读书,在家中,不惜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今时不同往日,读书的心愿不再难以满足,酒店作为迎来送往住客之地,更是努力褪去身上的时代风尘之气。书,成了酒店手中之梭,投掷往来之间织造出一幅众生读书图。
Chapter 1
『丰』:左拥六朝城,右抱总统府,楼阁藏书万册
有的酒店会选择在大堂中放置一摞书本,无非成功学、养生学一类的书籍,亦或是空空如也的名著模型来彰显其文化气息。不过,毕竟“装腔作势”的还是少数,不少有情怀的酒店钻进了“藏书”的“牛角尖”。在“书”这一字上,使出浑身解数。
总统的“酒店式图书馆”
南京圣和府邸豪华精选酒店作为喜达屋在中国的第七家精选酒店,南京圣和府邸豪华精选酒店以其自身作为南京文化历史之旅的起点。由此圣和府邸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阅历博采的一生以及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为灵感,在酒店内打造了一座酒店式图书馆,称其为“行者书屋”。
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平生只有两大嗜好,革命和读书,“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是孙中山一生的信条之一。他曾对日本友人说过,“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自香港西医书院完成学业以来,哪怕是在颠沛流离的流亡岁月,或者政务繁忙的从政时期,他都不忘读书,尤其革命受挫之际,读书更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便会跟不上时代,变成一个落伍者。
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买过、读过的书籍,大半散失,在上海故居保存下来的大多是他生命最后十年的书,共计1932种(其中1025种是他生前出版的),5230册,涉及古今中外哲学、政治、军事、法律、经济、历史、科技、医学、体育、天文、地理、人物传记等,还有百科全书、年鉴数十种。
南京圣和府邸豪华精选酒店四面高耸林立的书柜中精选南京历史、民国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通过精选以呈现南京历史、民国文化、中外文学艺术等,仿佛追忆起民国时期人们对文化的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