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外11种特色面条
2011-07-15
1 荞麦面——日本料理的“关东军”
荞麦的原产地是中东,荞麦面的吃法源起中国北方,镰仓时代(1185—1333年)中国的手工制面技术传到日本后,荞麦面在关东地区广受欢迎。荞麦这种高寒地区的粮食作物,对生长的条件要求并不高,在相对贫瘠的地区也能有稳定的产量,日本的长野、山梨两县就特别适合种植荞麦。但是,起初荞麦面的制作成本比较高,普通百姓家是吃不起的,还是只能将荞麦简单地煮熟来吃,结果“吃荞麦”就成了贫穷的代名词,以前在荞麦的产区,一直有人奉劝姑娘们“不要嫁给家里常吃荞麦的人”。
荞麦面有冷、热两种吃法。冷吃以冰镇方式上桌,然后把厨师准备好的配料(萝卜蓉、紫菜、芥末)倒进师傅秘制的酱汁里(每个师傅都不同),就像过桥米线那样,把面在调配好的酱料碗中“过桥”一下,再配上不同的菜,或者在面里加进一个生鸡蛋。热吃就是配上汤底,再加七味调味,汤底宜清淡,用昆布、青花鱼和干冬菇熬出,来突出荞麦面的麦味,但是也有口味偏重的吃饭,汤底用数味海鲜,加酱油和清酒熬出。
在日本,荞麦面有长寿的意思,生辰之日全家人会一起享用。日本不同地方的荞麦面文化也有不同:有的寺庙给住宿的香客吃荞麦面;有的地方在丰收之时用荞麦面招待已出嫁的女儿及其丈夫;有的人会在搬进新居的时候送荞麦面给新邻居。
割:荞麦面有时候会与小麦面混着吃,这两样东西的营养价值都很高。荞麦面分为“七割”和“十割”,七割是七分荞麦和三分小麦,十割即指全荞麦,也称“生荞麦”,前者口感相对滑嫩,后者麦香味更重,可以根据个人口味上的不同喜好来选择“七割”还是“十割”。
乌冬面
2 乌冬面——日本切面巅峰之作
乌冬面和荞麦面有些类似,一样是高寒地区的产物——小麦,工艺也是从中国传入。其实乌冬面在做法,就是中国切面的做法,不同的是,日本人在和面的时候用的是盐水,促使面团内快速形成面筋,然后擀成一张大饼,把大饼叠起来用刀切成面条。后来,在制作过程中人们又在面粉中加入了大米粉,这样做出来的面条介于切面与米粉之间,吃起来口感比较软。
乌冬面也有冷、热两种吃法,凉乌冬拌浓料吃,热乌冬就要靠汤底了。不同于荞麦面,乌冬面的汤底并不需要很清淡,因为乌冬面本身是没有什么味道的,所以一般用加肉或海鲜的高汤,汤中加七味、酱油、清酒、味噌、菌菇等调味料,最常见的是牛肉乌冬面。
乌冬面也适合配天妇罗,考究的地方,天妇罗采用纯麻油进行煎炸,粉团适中,当乌冬面上桌后,把炸好的天妇罗全盘倒进汤里浸泡,鲜甜的汤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可口。吃乌冬的实际是有讲究的,要在上桌后两到三分钟时进吃,这时乌冬的韧性还没有消失,更已经吸收了汤的味道。
有趣的是,乌冬面在日本汉字中写做“馄饨”,而中国的馄饨,在那里却另有片假名的写法,有说法乌冬面最早的时候并不是现在这样切成条状,而是团状,以“混沌”之意命名。乌冬面最早在日本是寺院食物,后来才传入民间。
七味:七味粉的简称,日本的一种调味料,由七中不同颜色的调味料配成,全名“七味唐辛子”,“唐辛子”就是辣椒,唐朝时候传入日本。七味经常用于荞麦面和乌冬面的调味,不同的七味配方不同,风味也不同,主要配料有:芥子、陈皮、芝麻、山椒、火麻仁、紫苏、海苔、青海苔、生姜等。
餐厅指南︰
稻菊日本料理
菜系︰日本菜
地址︰澳门友谊大马路星际酒店
马来炒面
3 马来炒面——东南亚家常美味
马来炒面是马来人非常喜欢的家常炒面,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的餐馆、街头小摊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马来炒面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素炒,另一种就是能加入各种海鲜和肉类,使味道变幻为甜辣或者咸辣。
马来炒面使用的是黄面。将锅烧热后,放入鸡蛋炒熟,再加入鱼饼、鱼片、虾,以及桑巴酱(马来菜中经常使用的特色酱料,带有虾米或者海鲜的味道)和辣椒酱一起炒香,这时候,就可以放入黄面,用文火翻炒,让面条吸收味道,最后加进青菜、洋葱丝和西红柿,用猛火翻炒收尾。
黄面:黄面在和面的过程中,会加入鸡蛋、淡盐水,和少量的清油,和完的面团手工拉制,面条色泽金黄,散发油光,故此得名。善于制作黄面的人,以回教徒为多,所以在伊斯兰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地区和中国的新疆地区,都有用黄面制作而成的面食。
两面黄
10 两面黄——逐渐消逝的传统奇味
两面黄的历史,要追溯到解放前,上海的一些老字号做出这种面点,构造独特,口味鲜美,极受大众欢迎。吃两面黄比较有名的地方是“王家沙”和“乔家栅”,后来几乎所有的老字号本帮菜馆都做起了这道面点。
两面黄其实是一整块面条饼,在油中炸成上下两面金黄,口感脆,偏硬,里面的面条还是软的,并且热气也被封在里面。出品的时候,面条饼装盘,上面浇上热气腾腾的浇头,普通的浇清炒肉丝酱,好一点的加些清炒虾仁。外面被炸脆的面条饼在热浇头的作用下又软下来,还吸取了浇头的鲜味,吃起来口感比较独特。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两面黄这样东西却在慢慢地消逝,因为人们口味的改变,因为要加快制作的速度,现在几乎已经吃不到真正两面脆、中间软的两面黄了,虽说配方和工艺没有失传,都在银行的保险柜里存着,但是想尝上一口却比登天还难。现在的情况就是:上了年纪的人感叹两面黄味道不正宗,年纪轻的人又完全不知道什么事真正的两面黄。
高档餐厅里的两面黄也有改良得不错的,一道叫做“海味两面黄”的,在面里面加了鸡蛋,然后煎烘出来的,切成一片片,吃起来方便,上面浇头里有文蛤肉、黄喉、鳕鱼等,鲜味更甚传统。
浇头:吴地方言,指加在在米饭和面食上面的菜肴或者汤汁,加了浇头的米饭就是盖浇饭,而面食一般都会加浇头,特别是汤面。“浇头”这个词的引申义很有趣,有指插足爱情婚姻的“第三者”,也有指赌博时的赌注。
餐厅指南︰
新大陆中国厨房(Xindalu-China Kitchen)
菜系︰本帮菜
地址︰上海虹口区黄浦路199号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
云吞面
11 云吞面——岭南面食首选佳肴
云吞面这种吃法,最早起源于岭南地区,后来在广州正式成形,至于兴盛期,却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一直到现在,云吞面都是港式餐厅里最受欢迎的一道面食。
云吞面的面条用的是竹升面,面粉中选用湖北的鸭蛋,因其蛋白的黏稠度十分出众,而蛋黄的色水也是相当适合,所造的面条则韧度和颜色都适中,另外再加入鸡蛋来增加面的蛋味。擀面的时候,选用三年以上的广宁老竹,每一个节位都相对均匀,师傅坐于竹竿的倒数第二个节位,一手握住竹竿,一手往后保持平衡;以大腿的力量,均衡上下跳动擀面,然后再将面团对折,继续擀,重复直至面团充满韧性,颜色达到要求(韧性大至就是以手拉扯不容易裂开,颜色则为淡土黄色),这样擀出来的面最适合做面条和云吞皮。
最早的云吞用的是鲜肉冬菇馅,现在通常都是鲜虾馅,内有现剥虾仁和大地鱼,口感鲜甜,爽口弹牙,晚上吃宵夜的时候来上两个,甚至有提神的功效。
制作云吞面的汤底很重要。考究的餐厅会用猪骨、瘦肉和大地鱼(煮汤前需要先烤一下)做主料,辅以虾皮、虾籽、罗汉果、红枣和白胡椒,花5小时时间熬成,颜色清澈,更显出面条的黄色和云吞中鲜虾仁隐隐的红色。最后,面条里要放上一丝韭黄丝,增加绿色之外,也使口感清脆。
餐厅指南︰
食街
菜系︰粤菜
地址︰广州越秀区流花路120号中国大酒店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