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企看不到这些变化 三年后只能眼红了
2018-11-16
该供应导向下,深圳的土地供应结构调整为:

二线城市西安
确定了“两个20%原则”:自2018年起全市20%的居住用地用于公租房建设;20%的居住用地用于供应共有产权住房。2018-2021年期间,西安计划建设和筹集公租房20万套、共有产权住房15万套。2017年,西安供地计划中保障性安居用地占住宅用地供应的比例仅仅为20%左右。也就是说供地结构调整后,西安用于保障性安居(包括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用地占比大约会从20%上升到40%。
总结来看,主要一二线城市未来中长期土地供应结构的特点基本体现为“两升两降”:
“两升”
1、租赁住房占比大幅提升。
租赁住房土地供应比例大致由原来的10%上升到20%-30%;2、共有产权类住房占比大幅提升。
上海继续推进共有产权住房建设,北京、深圳、西安等城市开始发力大力推进共有产权住房,共有产权类住房土地供应比例上升为20%左右。“两降”
1、普通商品住房占比下降。
除广州还保持着70%、西安保持60%的占比外,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比例大致由原来的超过50%下降为40%左右;2、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
普通商品住宅供应整体占比下降的前提下,未来趋势是要将更多的土地供应用于中小户型的住房建设上,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占比大概率下降。“两升两降”
并非单纯服务于此次调控,更重要的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棋,也是城市保持对人才吸引力的关键。这点在一线城市深圳、二线城市西安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两升两降”新式的供应结构具有长期稳定性,很难因为调控周期变化而调整。
这盘棋如果下的不好,大城市在未来的人才高维竞争中就有可能丧失主动性。因此,未来大城市土地供应结构调整将是非常坚定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建设。
同时,结构调整后,政策并未忘记重点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