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拯救 中国本土高端酒店四大破局
2013-07-04
国际酒店巨头对中国市场不断冲击,本土酒店品牌难觅芳踪。八规六禁、反奢从俭等风气调整,价格战、人才荒等因素显现,中国高端酒店市场泡沫初显。在此境况下,本土高端酒店品牌如何寻求突破点,转化危机?
(迈点网 周飞霞)国际酒店巨头对中国市场不断冲击,本土酒店品牌难觅芳踪。八规六禁、反奢从俭等风气调整,价格战、人才荒等因素显现,中国高端酒店市场泡沫初显。在此境况下,本土高端酒店品牌如何寻求突破点,转化危机?
一、文化:找准“中国味儿”
中国酒店业至今已有30多年发展历史,如家、7天、汉庭等经济型连锁酒店已成为国内消费者最为熟知的本土酒店品牌。然而,国内高星级酒店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中国似乎没有一家真正具有“中国味儿”的高端酒店。与国际品牌战斗,靠的绝对不是“奢华”和“洋气”,而是中国特色的文化灵魂。
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纯正的“乡土人情”。当你走进一家酒店,尝到的是当地的菜、喝的是当地的茶、穿的是当地的服装、住的是当地的房子,酒店的灵魂便是不可复制的中国魂。反之,酒店再奢华,踩着大理石、摸着白兰玉,除了类似的奢华你还是什么都没有感受到,那么它不过是又一家酒店而已。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曾点出国际品牌在华发展问题:千店一律。“品牌可以是洲际、是香格里拉,但是这是在中国的洲际,在中国的香格里拉。只有添上中国文化韵味,才能从千店一律向特色化经营转型。”
中国本土酒店也存在类似问题。硬件设施一流,元素太国际化,缺乏民族特色。酒店多为西餐,环境淡雅亦是没有中国味儿。找准当地的民族特色,体现在酒店的每一个细节中,才能真正的从“酒店灵魂”上把本土酒店的霸气显露出来。
另外,中国式服务是“中国味儿”的核心。高比例的本土人才还需标准化的本土服务策划来引导,才能真正成为懂中国人的酒店。正如海航酒店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宋翔所说的,中国的酒店肯定更懂中国的客人。
二、领地:抢占二三线城市
“一线城市国际品牌优势明显,但在三、四线城市国际品牌对市场的把握有限,而这恰恰也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优势所在。这些城市的客源80%都是中国人,对高星级酒店有需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到2015年万达将有近50家自有品牌管理酒店。
今年国家针对政府部门三公消费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让很多悲观者相信,酒店业的需求增长近年来为跨国品牌青睐的三四线城市,可能会受到大的影响。因为在这些区域,政府采购比重会更大。当然,极少人知道这个具体的比例。
“问题可能在政府消费比重较大的三四线城市更加严峻。”华美机构专家赵焕焱认为,“超低的政府采购价格,以及近来中央政府对三公消费的严格要求,都会使得当地对高端酒店需求的增幅跟不上供给。”
如今进军二三线城市不再是“攻城略地”这般简单,如何在八规六禁、城镇化发展、经济形势等各大因素下做合理的分析,并以迎合市场的经营模式运营颇为困难。在二三线城市与国际联号展开资源抢夺战,还需投石问路,谨慎攻守。
三、市场:婚宴、会展逆势上涨 需快速出击
近年来,我国内地的会展业愈发红火,每年达到一定规模的展会活动项目约3000个左右,进入市场的会议项目则数以万计,这给酒店带来了诸多机遇。据悉,每年两届的广交会收入约占到广州酒店业全年总营业额的30%。
据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会长李霞辉介绍,今年3月份,仅仅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和保利世贸展览馆举办的展会就达到24场,其中以建材、家居类的展会较多。根据美国会议产业理事会(CIC)所作的统计,美国酒店业中会议收入所占比例为36%,比我国高出大约10个百分点。可见我国会展业发展趋势一片大好。
另一逆势上涨的行业是婚庆。对于高端酒店发力婚庆市场的现状,中国婚庆行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婚庆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亦平表示,虽然如今婚庆消费已高达数百亿元,但随着“80后”结婚高峰期到来,未来几年仍将是婚庆产业的丰收年,五星级酒店深耕婚庆市场仍有潜力可挖,“可以预见的是,自全国其他省份相继出现百万甚至千万的天价婚礼,这块蛋糕在未来几年都是五星级酒店的必争之地”。
酒店需针对性地选择婚宴、展会、旅游等进行市场营销,给客人定期发送促销邮件,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并通过各大网络进行宣传。
四、拓展:远离中国市场泡沫 转战海外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2.68%,同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平均房价为516元,同比下降了179元人民币;单房平均收益为272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3元人民币。总体上中国豪华酒店供过于求形势,已经非常明确。
此时,转战海外成为中国本土品牌的突破点之一。万达计划陆续进军巴黎、纽约、东京、莫斯科等全球的门户城市,海航酒店将配合国际航点的分布“走出去”,绿地铂骊品牌则已驻扎欧洲大陆。
到2015年,中国富裕家庭数量将从2008年的160万户增长到440万户。因此,中国出境旅游的需求必然越来越旺盛。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到海外,他们面临语言、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的不便,需要更多优秀的中国酒店品牌逐步“走出去”,从而让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工作商务时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