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企看不到这些变化 三年后只能眼红了
2018-11-16
第二步,
将这1.1亿平方米的交易面积集中分布到100家企业中20%的企业(默认只有部分企业能够把握住结构转换的机遇)。结果就是,被拿走份额的部分企业规模增长受限,另外少部分企业主动去争夺这部分份额;第三步,
情景预判:因供地结构调整置换出来的市场规模(交易面积)会分布到更少的企业中去。按照这种思路房地产各梯队的规模差距会越来越大,部分排位在中后区的企业也有可能逆袭到中等区位。新一轮规模变化的契机近在眼前!
以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企业看不到这些土地供给侧的变化,三五年后就只能眼红其他家靓丽的规模增长业绩了。
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在梳理影响房地产发展重大历史节点事件时,会有这么一项描述:
2017-2018年,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基于构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保障人人住有所居的目标,开始大力调整居住用地供应结构,并在较长的时期内将“有效供给”落实到位,真正开启了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的大幕。
土地供应政策的先导性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土地供应政策的演化史,就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