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造节”十年:剁手背后的无限战争
2018-11-11
流量费用逐渐攀升,双11变成了有钱的卖家才能参与的起的游戏。 不过即便流量昂贵,商家们还是极尽所能地参与到这个顶级购物狂欢中。 对于商家们来说,双11不是做利润的时候,而是拉新的好时机。“确实也是,这个时候是争夺消费者的好时机。”江粼认可这个观点,他把双11定位成一个营销的阵地,一个争夺年轻客户的阵地。“年轻的消费者在哪里,我们就要去哪里,现在的90后、00后大量的活跃在互联网上面,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做。”江粼说,“双11的时候基本上很多是拉新的正面成交,绝大部分都是新客。运动品类的新客能占到七八成。” 新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抓得住新客证明品牌对消费者有着很好的洞察,意味着品牌没有落后于时代,意味着能够更好地了解未来的趋势。 很多采访对象都在谈及一个问题,天猫的流量的增长已经快到头了。“流量总量已经相对固定了,如果特别支持某一些商家,其他商家的流量就会变少。”大家普遍认为,双11的销量和销售额还能一直保持上涨势头的重要原因在于阿里重点推行的“千人千面”,流量精确推送让转化率、购买率提升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上网购物的门槛大大降低。以前需要一台电脑,现在只需要一台手机就能购物。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为天猫、淘宝带去了海量用户。 但淘宝商家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上网购物消费者的增速。 根据阿里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阿里的年度活跃买家为1.6个亿,而截至到2013年9月30日,这个数字变为了2.02亿,仅增长了25%。与此同时,参加双11的商家的数量却翻了一番。根据天猫公布的数据,2012年参与双11的卖家有1万家,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突破了2万。 商家的增速超过了用户的增速,这也就意味着,平均分到每个商家的客户就不够多了。 和BAT中另外两家相比,阿里缺少自然而然的量入口,然而以广告营收模式为主的阿里,一直以来对于流量非常饥渴。 在PC时代,阿里通过网页广告和电商导购平台为自己倒去了源源不断的流量,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的做法并不奏效——窄小的手机屏幕并不能像宽大的PC屏幕那样放下商品广告,App之间的跳转也成了用户流失率最大的倒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