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酒店资讯

酒店民宿众筹强力接棒 互联网众筹冷而不僵

2017-06-09

据不完全统计,近日发布的2017年1月股权众筹行业简报数据显示,1月份已成功众筹项目融资金额为12257.2万元,环比2016年12月小幅下降,颓势依旧,这也创下近6个月融资额最低纪录。

结合中关村众筹联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6年年底,平台下线或众筹业务下架的平台数量达到89家,占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的五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体现在私募股权类项目投资人次的大幅下降。从众筹之家发布的数据简报来看,2016年12月私募股权类项目投资人次为794人,但到了2017年1月,私募股权类项目投资人次仅为419人,下降将近一半,部分投资人撤离股权众筹。当然,这里不排除投资人回笼资金过春节的情况。

在冷冰冰的数据面前,各家媒体对互联网众筹的判断都转为悲观,「行业退潮」「倒闭成常态」「刷单乱象不绝」等关键词,频频出现在众筹行业的新闻报道中,令不少人为众筹行业发展捏了一把汗。

但,互联网众筹真的陷入冰河世纪笼罩下的僵硬状态了吗?

并不是,这种想法显然过于悲观。事实上,虽然股权类项目众筹的热度有所减弱,但为其接棒的酒店民宿众筹,已经表现出非常良好的态势。

  从2017年1月股权众筹行业简报来看,酒店民宿众筹以其3341.4万元的融资额,位居众筹融资行业的第一位,遥遥领先第二位将近1000万元。

即使是往前推,在2016年11月和12月的数据简报中,酒店民宿众筹的融资额都始终保持在前三位。可以说,即便互联网众筹持续走弱,酒店民宿众筹都在逆势上扬。

这不是偶然,应该说是必然。

首先,互联网众筹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是因为不同细分领域的众筹项目在交替发展。从最早的股权合投,到后来火爆的餐饮众筹、影视众筹,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等到它们都出现「冷却期」的时候,酒店民宿众筹像是被历史所选择那样,登上互联网众筹发展的大舞台,使互联网众筹不至于陷入僵硬状态。

其次,酒店民宿众筹本身有着巨大优势。所谓“顺势而为”,但也要有“为之”的能力。在现如今崇尚品质生活的时代,过去以低标准运营的连锁酒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出游所需,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金钱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这也给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

而众筹的出现,则迎合了这种发展趋势。众筹像是一种催化剂,用最小成本撬动最大的资金量,起到行业加速发展和扩张的作用。事实也证明,选择众筹的方式去开发民宿,其成本远低于自己掏腰包,还起到良好的营销宣传作用。

再者,对于投资人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回顾股权、餐饮、影视类众筹,都曾经出现过多起恶劣的众筹事件,引起行业震荡。而酒店民宿众筹凭借稳定性强的特点,在经过2016年的稳步发展后,逐渐在投资人群获得良好信任,这也成为其在互联网众筹「冷却期」中逆势上扬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可预见的未来里,酒店民宿众筹的热度将会持续上升。

总体来说,互联网众筹的「冷却期」,是在于人们不信任众筹,认为无法在众筹投资过程中获得应该有的收益回报,从而让自已开始远离众筹。投资人群的不信任甚至流失,也让互联网众筹的热度大不如从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平台选择走高端路线,干脆直接放弃中低层次的投资人,效仿投资机构的运作模式。但众筹作为创投界的最底端的蓄水池,只有极为少数的众筹项目有资格与高净值投资人相接触,这也必然会造成有的平台“有水喝”、有的平台“没水喝”的局面。

有的平台则直接面向更低层次的投资人,拉低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但这样造成的风险不匹配,也让众筹平台宛如走钢丝一般,稍有不慎,就跌落悬崖。

  信任是相互的,投资人对众筹平台的信任是在于——项目能给我提供收益回报,众筹平台对投资人的信任是在于——投资风险自担。如果众筹平台无法让投资人获得收益回报,凭什么让投资人信任平台呢,如果投资人无法承诺风险自担,又凭什么让平台信任投资人呢。

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在调和之中。

互联网众筹的不僵硬,还在于留给众筹行业的创新空间有很多。相比较被规矩层层束缚的P2P网贷、第三方支付等互金领域,众筹行业的相关政策比较模糊,很多方面都处在“可管可不管”的灰色地带。灰色并不意味着不好。相反,如果众筹行业被各种条条框框规定死了,那众筹的创新也戛然而止。

从现在来看,众筹的创新空间还有很多。众筹行业陷入「冷却期」并不可怕,只要众筹不僵硬,没有陷入全面瘫痪的状态,那众筹迟早会度过这种「冷却期」。未来的众筹显然不是今时今日的模样,应该把更大的想像空间留给众筹。

分享到

取代APA 中韩代表团将入住札幌王子酒店
外媒:出境游激增 中国廉价酒店向海外扩张

点击查看更多

温德姆Q2收入同比增长近六成,大中华区业绩接近2019年水平
酒店业如何为新客户群匠心打造新服务从而提升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