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酒店资讯

安邦收购喜达屋的战略意图和动机是什么?

2016-03-22

  笔者在2015年11月18日曾撰文《“喜”入“豪”门,一场资本的盛宴?》没想到在4个月后,该场酒店业的世纪豪门交易局势突变,似乎升级为“海天盛宴”!

  安邦为何进场?其收购的战略意图和动机是什么?此交易可能带来哪些想象?中国险资收购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是否可能触发全球和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多米诺骨牌?

  美东时间3月18日,喜达屋股票收于80.57元,涨幅达5.47%。此涨幅受益于安邦及其关联财团有意出价129亿美元收购喜达屋的消息,明显高于此前万豪所报出的122亿美元收购价格。此交易若达成,将是中国大陆买家收购美国房地产资产的最高单笔成交纪录,也将是美国酒店业历史上最高的成交纪录。

  早在去年便传闻指出中国多家企业有意竞标喜达屋交易机会,但传言很快止于万豪与喜达屋牵手。而此次传出的安邦牵手喜达屋,确实可谓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中国市场的行业朋友们对此普遍持认同观点,但也有人士认为,万豪不会善罢甘休,会继续争取达成与喜达屋的交易。

  无论结果怎样,显然,安邦已经是积极进取地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了。我们来回顾一下安邦的海外房地产资产成交史:

  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经营着17家豪华及高档酒店,并拥有多处美国主要地区的地标性五星级酒店资产。该价格也被认为是中国大陆买家收购美国房地产资产的最高成交价格。

  对于安邦收购海外保险公司的动机,《21世纪经济报道》曾转述其内部人士的观点:“这是安邦保险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在收购海外保险公司后,可以通过相关保险公司继续投资其他海外资产,实现公司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并满足高端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

  安邦对于房地产、尤其是酒店类资产的投资热忱,可见一斑。据消息人士透露,安邦一直在关注收购国际性酒店管理公司的机会。此念头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深谋远虑的发展战略。

  为什么安邦有意收购喜达屋呢?首先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喜达屋这家公司旗下到底拥有些什么资产?

  喜达屋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Worldwide, Inc.)是一家全球性酒店及度假村管理公司,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运营及管理1,300家左右的酒店,员工人数达到18.8万人。喜达屋集业主、运营商、特许运营商三个角色于一体,物业形态包括酒店、度假村以及关联住宅。旗下拥有10个知名酒店品牌,此外,也拥有部分Design Hotel的股权。这个集团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其行业领先的顾客忠诚计划StarwoodPreferred Guest (SPG®)。该会员系统目前拥有大约2,100万会员。

  *以及部分DesignHotel的股权。

  下我们从多方面因素分析了安邦的购买动机和战略意图。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应用快速发展,全球经济更加呈现出一体化发展趋势.某些市场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资源,某些市场拥有强大的需求市场,这使得任何一个企业或者商业模式都需要拥有全球视角的战略高度。仅仅关注于某个特定区域市场的商业模式都难以造就一家伟大的、高市值的企业。今天,中国的一些优秀企业,均开始启动全球化发展模式,这是在此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

  中国出境旅游潜力爆发

  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动机是高速发展的中国人出境旅游。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游客数量达到1.2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2%,旅游消费达到2,49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超过50%,这表明中国出境旅游者不仅数量增长,而且消费力不断增强。这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进行布局、渗透全球消费领域市场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商业逻辑。

  现代服务业腾飞

  而在中国国内,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经过30多年的财富积累,中国市场的中产阶级初具规模,90后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而银发族也比起过往更加具备消费能力。这意味着,国内市场迫切渴望服务业的升级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大规模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制造业大国,转向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内服务业迫切渴望全球优秀的商业模式引入中国。因此,关乎于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全球性兼并重组必然是掀起热潮。

  中国资本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和全球市场驱动的资本相比,中国资本具有特别的属性。首先,国家资本在市场起主导作用,国家资本具备快速调动和集结资源的能力。因此,当面对一些重大机会时,国家资本一旦决定行动,其行动的速度会快于市场资本,并且具备足够的资本规模以撬动一些高资金门槛的机会。不可否认,中国资本的特殊属性以及它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

  险资属性的必然选择

  作为险资,在全球市场布局以及捕捉优质资产是必然的选择。安邦手握大规模保险资金,需要投资于相对安全的、可贡献稳定现金流的轻重资产。此外,聚焦于全球市场,可以更好地分散投资风险。此外,当下国内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美元性资产显然也是当下较好的避风港。

  进军地产领域

  安邦有意大规模进军地产领域。在国内,安邦已入股多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如万科和远洋地产,并购买了多个优质开发地块,包含住宅、写字楼、商业和酒店等投资物业。在国内,安邦进军地产开发领域的雄心十分凸显。

  扩充物业资产

  除了文章开头讲到的安邦早些在英国和美国收购的优质物业资产,其中包括了多座高声望的酒店资产。而根据消息人士称,此次喜达屋收购的资产中,除了品牌和运营等轻资产外,喜达屋还拥有大约40亿美元的酒店物业资产。这些,对于安邦而言,也是极富吸引力的。可以预见,安邦可能将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成为全球酒店类物业资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持有品牌和运营资产

  有些专业人士认为,万豪、安邦、喜达屋若走向融合,会是什么场景?是否喜达屋把品牌和运营类资产出售给在此领域专长的万豪更为合适?物业类资产卖给安邦?目前看来这似乎难以成立。首先,安邦并不甘于仅仅是持有酒店类物业资产。若如此,安邦大可不必去买喜达屋,在喜达屋旗下的物业资产尽管规模不小,但在资产总价值中的占比仍少于三分之一。作为险资类资本背景,相比于其竞争对手万豪,安邦如果成功收购喜达屋,喜达屋保有其现有品牌和运营体系乃至团队的可能性都是较大的。

  此外,考虑预期安邦将拥有强大的酒店类物业资产,作为大地主的安邦可能还会给喜达屋带来源源不断的品牌输出和运营管理机会。这些机会,不仅仅在欧美市场,还包括庞大的中国市场。作为资本性投资属性的安邦,并非酒店领域的运营专家,依一个常规的逻辑看,对喜达屋既有的核心价值的认同乃至可持续发展都理应采取尊重和谨慎维护的策略。这种预期,可能得到喜达屋现有管理团队的鼎力支持。

  从过往案例看,复星收购Club Med后,高管层颇为支持复星的收购,且高管层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激励。此外,复星也在为Club Med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本助力,提升了该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认知度和接纳度。喜达屋历来把中国作为非常重要的成长型市场,与中资背景的资本驱动型企业联姻,有利于其在中国继续扩张和发展。

  另外,国际性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国发展多年,但由于决策线过长,决策层的西方思维意识较强烈,仍存在水土不服等现象。如果安邦成功入主喜达屋,综合考量其资本的中国属性,在意识形态乃至思维方式层面,若领导层沟通顺畅,相信安邦有机会为喜达屋的中国发展策略施加积极的影响。

  打通客户大数据

  个人认为,这是此桩交易案最富有想象力的部分。安邦,作为保险公司,拥有庞大的优质客户资源。这些客户基本存在两类需求:享受生活方式以及为个人财富保值增值。而在这两个诉求上,酒店类物业恰恰是高度匹配此类客户需求的。全球优质的酒店物业,也是提供最高品质生活方式的空间。在享受优质生活品质的同时,安邦可协助客户投资于优质物业资产,实现个人财富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喜达屋这样的全球优质酒店管理公司,也同样拥有庞大的优质客户资源。通过更为强大的系统打通保险业和酒店业的客户数据库,将实现客户资源在不同环节上的共享,实现客户在不同生活方式类产业和领域的消费和投资,这是共享经济的生意模式,有利于安邦实现其客户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以及生态圈的搭建。

  这或许是与万豪重组所不具备的想象力,万豪和喜达屋不仅在品牌定位和客户资源上存在重叠,在满足客户的需求上也是高度同质。从未来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看,异业融合所带来的想象力和生命力远远超过同业融合。此外,未来的生意模式就是经营客户,经营客户的黏性和频度。与其他消费业态相比,酒店业态本身是低频消费属性,但通过与其他高黏度或者高频业务关联,则可能带来更好的客户经营。

  尽管安邦收购喜达屋的交易进程尚未定案,在喜达屋董事会做出最终决策前,花落谁家,尚不知晓。即使安邦成功收购了喜达屋,也只是一个全新的起点。真正的成功,是通过运营实现价值提升和健康的股东回报。这才能检验安邦的真正实力。

  但,不可否认,这一并购事件意义深远。今天的中国,正在搭建全新的、强大的跨境资本平台。我们可以想象,在全球范围内的优质资产以及对此类资产有信心的资本,通过此类并购重组和融合,带动中国现代服务业迈上新台阶。中国市场,则可能成为全球资本而言都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之一。

  等这一天真正到来,在天安门前的晨跑估计不止小扎一个人了。

分享到

希尔顿全球和IBM合作开发迎宾机器人
北京丽亭酒店获得Expedia“2015最佳合作奖”

点击查看更多

温德姆Q2收入同比增长近六成,大中华区业绩接近2019年水平
酒店业如何为新客户群匠心打造新服务从而提升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