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酒店开业

城市更新N部曲之⑪三个底限诉求

2021-07-20

  旅行之后,和孩子有一次总结式对话,问到了关于“旅行中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原以为孩子的选项无外乎:好玩、美食、纪念品等等,没想到首选是安全。安全>好玩,这是站在成人立场上的忽视,却没想到被孩子GET提醒到了。之后的顺位倒不奇怪:好玩、活动项目要多。

  联想到前两个月在上海举办过一次城市更新大会,论坛环节某嘉宾也提到了城市更新的三要素:安全、有趣、包容!

  三者之间的贴合度太高了——

  “安全”两个字,可以说完全一致;“好玩”,不就是有趣嘛!“项目多”在城市更新领域虽各有解读,但在宏观领域,包容两个字逃不脱。那么,城市更新和旅行,成人眼光和孩子视界,有没有内在关联性呢?

 城市更新领域,长期被忽视的“安全第一”

  试着追问:“为什么在旅行中,安全第一”?

  回答不无道理:往返途中的安全、游玩设施和管理上的安全、吃住的安全,缺少任何一种安全,这次旅行的进程都会受到折损,并影响到过程和心情。

  童言无忌,但城市更新领域的如火如荼,各种“最重要”层出不穷,却少有人提到安全。其实,安全不应该被忽视啊?首先,大多数城市更新项目之所以更新,顾名思义即是建立在原有老旧区域和建筑的基础之上,年久失修也好&垂垂老矣也罢,其安全隐患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在城市更新的策划、设计和改造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强调着结果导向即更新之后的诉求,包括:“要成为网红”张嘴就来、要商业回报要稳定现金流、却少有人提及安全,貌似这只是和项目未来卖点无关、且“不属于改造和运营方的分内之事”。

  但往往被忽视的就是最核心甚至最致命的。房地产领域,若没有安全,所有的外立面、环境、配套这些卖点都瞬间秒变隐患,所以这些年关于施工质量安全和隐患,虽然从来不是开发商卖房的核心卖点,但往往成为业主交房过程中乃至未来居住最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的重合处,只是双方都有意无意地回避着。

  大概开发商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特别是敏感的转包问题,已经名正言顺甩锅“限价”;

  购房者要么是害怕“消费之前说了不吉利的话”,要么就是沉迷于华而不实的好看与否,当然也屯于隔行如隔山,大多数的“看现场”其实对消费者而言——基本看了也白看,因为隐性部分的质量工艺,一是看不到,二是看不懂。

  城市更新亦然。

  为了营造出一些设计效果,设计方比较大胆(说到底是迎合),而施工单位对旧建筑改造的上心和较真态度也中庸的很:“旧房子嘛,以小修小补为主”,言下之意心知肚明。

  但是,曾经的厂房车间、都市工业园、废旧建筑,当时面对的人群、人数以及承载的使用要求,相比今天的城市更新要单纯得多也“单一”得多,而今天则是需要满足其:相对人口密集、商业和办公兼容与可变、多人群导致的多种使用诉求、大量外来流动人群短时间连续到达之后的管理矛盾凸现等等,今天的城市更新项目中,安全虽然少有提及,但“但凡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引发的连锁和涉及不可想象。

  曾经单层的厂房,一旦被城市更新——要建筑加固、要夹层分割、要增加电梯、要引入内部配套、要微观环境优化、要空调主机、(屋顶)要建足球场,说一千道一万,要承载的使用量能已经和之前“一层车间几个人”的负荷完全不同。

  安全,为什么比不过“网红”?功能,为什么要让位于“拍照”?工区,为什么要向“做活动”妥协?抛开原有建筑改造的安全专业领域不涉及,今天的城市更新中少不了一个话题,即原有人口密度稀疏的地方(经过改建之后),要短时期甚至经常承受人流、密度、变性使用的冲击,“能持否”是一个问题,“能否长期能持否”则是一个追问。

  卖房子的,在罗列卖点时候都觉得“安全”这一条太LOW,事实上未来的矛盾就在安全;

  城市更新里,也少有“我们在老建筑改造中恪守安全第一性”的平铺直叙,是为了什么?

 展现有趣的对价,是一座城市的包容心

  那次的城市更新大会上,嘉宾的对话比较敏感也比较接地气,想必是因为参与者都是亲历其中的开发、运营和设计方,所以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有趣。

  提到有趣,有两个直接关联话题不可不说:

  一个是前几年大城市的“赶人”行动,可能出于城市管理的要求,在形象界面、业态升级等高大上理由的掩护下,一些所谓的低端行业“被不见了”。

  从居民区破墙开店,恢复到如今非驴非马如伤疤的“破窗开店”,买卖变得像坏人接头;从路边摊的整治,的确还原出更好环境和非机动车道路,但居民也为生活便利付出对价;从“脏乱差”的夜市大排档驱赶,局部修复了晚间的声污染和光污染,但老阿姨的各种广场行为艺术取而代之,“只顾自己爽&只顾自己一直爽”,至少城市管理者或美好或理想化或权衡之后取舍的初衷,被实际偏激地理解和执行了。

  又或者说,将一部分显而易见的矛盾排除了,又被另一部分善于钻营的矛盾嵌入了,可以一言蔽之地自我揶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政策制定和发布时候的“对策预判”何在?

  高大上的产业腾笼换鸟、城市界面更新,或者比较敏感的人口筛选和替换,背后所伤及的可能都是一个城市长期而来自发形成的“消磨时光”,改变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是困难的,不仅是管理者抑或参与当事人,就像如果今天封杀了广场舞,那些肾上腺素尚存的“每个家庭的说一不二们”要闹出何种荒诞,不可想象。

  其实,完全可以找到分而治之的方式,要么是投放地点的分置,要么是价格门槛的事实隔离,一个城市的有趣,看起来是市民的便利民生问题,其实也凸显一个城市的包容心。

  特别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是否容得下路边摊、烟火气、朴素人形?今天的城市更新招商中,有些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地段和园区,都设置了产业、品牌的准入门槛,言必称“和项目调性相匹配”,却苦了日后进驻其中的上班族荷包。

  毕竟——

  1、老板开豪车,但招商的消费不能仅仅服务老板,消费频次有限;

  2、高大上的消费配套如果不能被就近消费人口接受,“高大上”也不可持续地终将短命。

  3、产业和商业(配套)最终要有流水支撑的,设限是方便了管理和形象,但对“驻客”的利益损伤也是显而易见的,而最终的埋单还是要“受害方”完全并独自地承担。

  不容许有趣,并将其斥之为低级趣味;

  不包容级差业态,美其名曰品牌匹配;

  更新如果就是对原有的全面抛弃,那么“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的荒唐天天重演。

  就像在讨论质量安全时候的“小修小补”囫囵吞枣,但到了业态却回避了“小修小补”的宗旨,这算不算双重标准,算不算避重就轻?!

“安全>有趣>包容”,排序逻辑里的取舍“三观”

  安全第一性。有趣和包容其实互为作用力。安全、有趣、包容”三者的存在不容忽视,那么三者的排序是否有较真的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对三者进行排序论述,不是想证明理论,而是在实际操作中“当遇到了取舍时候孰轻孰重”。

  比如营销需要搭设人行天桥且预算OK但存在安全隐患,彼时“建还是不建”就是一个问题。又比如为了界面效果需要有外展布置,但存在可能的居民打扰和投诉,孰轻孰重一言蔽之。

  安全第一性,不仅不容忽视而且不容辩驳,对业主和运营方而言,收益固然重要但因此引发的安全隐患和矛盾,最终责任人也逃不脱。

  有趣第二性,包括一个城市更新项目从形象、便利、人性化、逼格的塑造,都是最终反射到消费人群、舆论评价、社会影响,高处不胜寒地所谓精准营销,在内卷大背景下,再去重复类似上海俚语中的“清水台型”是否合理、合适、有回报,老板心知肚明。

  倒是有趣的对价是管理难度,直接获益者的便利和欢愉是建立在“纳税人供养”的城市机器一方,也是一种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异化展现吧!

  包容则是站在一个城市的高度,站在城市宏观管理和通盘考虑的立意,来权衡和取舍,只要管理跟得上,包容不应该成为一种表态的做作和极端。

  回到开篇的父子对话,孩子的逻辑推演其实可以理解:“首先要安全,不安全的话再好玩也不值得;其次要好玩,出来玩如果‘不好玩’何必出来玩;第三要内容多,再好玩也禁不住天天玩。”

  一个小孩子能够做出的权衡和取舍,为什么言必称“读万卷书”的操盘人、管理人却不能有心中的一二三呢?安全是微观群体最关心的,但他们是城市更新的最直接当事者和利益关联者;有趣是中观的业主方职责,有趣不是用来悦目的,而是用来间接助推营销的;包容是宏观城市管理界面的收放,能HOLD住的方案就是能抓住老鼠的那只猫管他黑白。

  算是一次不期而遇,旅行复盘和城市更新大会;算是一次跨界旁征,看似两者内核想通,其实可能是方法论使然;算是一次小题大做,“能小不能大”或者“能大不能小”的推脱,实则是求解的懒政。

  不管怎么定义这次类比,城市更新对大多数人而言:一是各自都在摸索,二是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完全复制。“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推诿是一方面,即使“同一父母的不同子女也要因材施教”,则从另一个纬度重新诠释了什么叫城市更新领域的因城施策。



分享到

城市更新N部曲之⑩未来社区没有第三招
再加码!非居住存量房屋也可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点击查看更多

2021年毕业季上海租房洞察报告:毕业生租房房龄大过自己
文旅部:2021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8.7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