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文化 酒店趣谈

当年最高级酒店“爆满”已成回忆

2013-07-03

  在石景山半山腰上,六栋典雅的西式白色别墅伫立于绿荫之中。它们隶属于石景山旅游中心,邓小平、***等多位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下榻。作为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率先推行劳动合同与浮动工资制度等系列举措,使其一度成为全国酒店的翘楚。30年悄然走过,由于设施陈旧、市场不景气、竞争加大等因素,曾经是全国标杆的石景山大酒店,如今在珠海的酒店业中排在中游,这些别墅也于今年2月开始暂停营业。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其业务量下降了四成。它是老牌酒店业盛极一时而后陷入落寞的缩影。

  1980-1990年领跑全国十年
  “珠宾啊、石景山啊、度假村啊,这些酒店可是珠海人心中的胜地,能去一次可以向同班同学炫耀好久!”一位老珠海人曾如此形容石景山旅游中心在内的一批老牌酒店。
  “石景山旅游中心曾经是全国前十的酒店,来这里住就像出国一样风光。”谈及石景山旅游中心的辉煌,曾经参与筹办并担任中心党支部书记十余年的叶动难掩激动之情。
  叶动回忆,1979年,澳门商人吴福听到珠海将划为特区之后,就到珠海准备筹办中外合资酒店,希望把国外先进的酒店管理经验引进国内。短短几天,他便完成与珠海政府的协商,签下了珠海市政府的第一份中外合资合同。1980年10月12日,石景山旅游中心对外开业。
  这掀开了中外合资的序幕,拱北宾馆、珠海度假村、珠海宾馆纷纷在港澳资本与珠海政府合资基础上兴建起来。它们都是当时国内少有的高端酒店,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模式,使珠海酒店业光芒四射,持续十年领跑全国。
  “80年代初,很多国企工厂里面的工人每个月就几十元,而我们石景山旅游中心的酒店员工工资上百块钱,是他们的2倍以上!”曾在石景山旅游中心工作的方欣回忆说,当时能在石景山旅游中心做服务员是一件颇令人艳羡的事情。
  员工的高福利背后是严格的招聘制度。叶动回忆,石景山旅游中心刚开业时,管理人员均从港澳引进,服务员也是全国各地招聘,把关非常严格“几乎是10:1的比例招进来的,服务员条件都不错,靓过演员。”招聘后,他们需参加十分严格的培训,“微笑露出几颗牙也有规定”。
  当时高端时尚的石景山大酒店扮演了珠海市“国宾馆”的角色,80—9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王震、彭真、万里、李鹏、乌兰夫、习仲勋、田纪云等先后下榻于此。“***在这里住了60多天,十分喜欢这个地方。”叶动自豪地说道。

  1990年代入住率由爆满变为三成
  叶动回忆说,80年代中心生意十分火爆,“酒店几乎天天爆满”。他们将酒店房价定在168元,相当于当时普通人四五个月的工资。
  火爆的生意带来了较好的效益,酒店在试营业的前2个月内,便达到收支平衡,正式开业的第一季度,便获得纯利70多万港元。6年时间酒店获利1700万港元。1980年至1982年间,酒店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增建多栋别墅,新增高档客房和游泳池、健身房、歌舞厅等多种服务设施。
  另据在该中心工作多年的员工介绍,吴福在投资的第三年已收回投资,此后又追加投资,先后共投资3000万元港币,至1990年已获得理想回报。
  1990年,吴福将股份以2000万元港币转让给珠海市,从此石景山旅游中心被收归国有。1996年,石景山旅游中心按国际五星级酒店标准重新设计改造,主打欧陆风情,将原先破损陈旧的设备换了一遍,不过酒店规模和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然而,随着澳门外资退出,以及遭受市场和经营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石景山旅游中心负债开始日益增多,越来越不景气。
  “原先客人爆满,后来变成入住率仅为三四成。另外,80年代,旅游中心与吴福在澳门的酒店合作,在中心可以报团到澳门旅游 这在当时是全国少有的旅游资源,但慢慢地也没有了这个优势。”
  除了市场因素,石景山旅游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其成为国企后,制度不够灵活相关。“原先是打破"铁饭碗",但成为国企后,又变回去了,不少岗位是空转的,成本也控制得不够低。”

 

分享到

北京国贸酒店举办垂直马拉松比赛
首家山地度假酒店七里坪·希尔顿将开业

点击查看更多

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员工食堂
想躺在床上看飞机?这13家酒店给你最好的机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