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迴响着历史之声令人扑朔迷离之地
2018-01-07
无忧宫,堪称是18世纪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宫殿正殿中部为半圆球形顶,两翼为长条锥脊建筑。殿正中为圆厅。瑰丽的首相厅,天花板上装潢富有想象力,四壁镶金,光彩夺目。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宫殿前有平行的弓形六级台阶,殿前的喷泉水池,嵌入具有象征意义火,水, 风,土四元素,正对着大殿门廊。
波茨坦遍布行宫各处的大理石雕像,仿佛再现了远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神奇故事,从美神维纳斯,商业神墨丘利,太阳神阿波罗,月神狄安娜,生育、婚姻之神朱诺,众神之神朱庇特,战神玛尔斯一直到智慧之神米诺娃,一尊挨着一尊,两旁则由狩猎战队群像伴随。贴近雕像,从上到下每一寸肌肤,头、颈、肩、手臂、胸脯、腰、臀部、腿、甚至脚踝的肌肉,仿佛经雕刻家鬼斧神工的雕琢,仍旧活动着,那种瞬间肌肉紧绷的力量之美,被雕琢得如此栩栩如生,太动人心魄!也难怪人们会称无忧宫为“普鲁士的凡尔赛”了!
波茨坦但最让人惊诧的却是,无忧宫其实是构建在一座葡萄山上!十三世纪里,勃兰登堡地区久已种满了葡萄园,但也只有另类的腓特烈二世敢把葡萄引入行宫,让这些普通的葡萄藤,构建出梯形露台的中心装饰物,再配上伫立在沙山顶上那座精致的宫殿,让一切尽可能得融入大自然的氛围。“它是我在葡萄山上的小屋”他曾如此说过。
波茨坦在无忧宫里,让我颇感兴趣的还有一座守着无忧宫的中国楼(Chinesisches Haus)。它是一座虽不宏伟但金碧辉煌的圆亭,周围矗立着各种亚洲形态的镀金人像。可见,早在13-14世纪的欧洲,腓特列二世就已对古老遥远的东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尽管他从未离开欧洲大陆,去过中国,但他在自己的皇家公园里,尽量收集关于东方古国的元素,建造起了一座“中国楼”,陈列着其搜集来的东方珍品。遥想在当年,那可真是酷的不行!
波茨坦其实,无独有偶,丹麦缇沃里(tivoli)乐园里的中国亭,布鲁塞尔的中国宫,连遥远的北欧瑞典的皇后岛上也有一座著名的中国宫,规模更大,物件更多。可见,遥远的东方古国文化,可是让不少欧陆君王贵族痴迷不已!
毋容置疑,无忧宫是德国洛可可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无忧宫中不仅留下了许多艺术大家的作品,也留下了腓特列二世对政治、哲学、思想、艺术、军事的很多思考。有人说腓特列二世就是“无忧宫中的学问家”,此言不虚。无忧宫中,最隐秘的场所,是国王的图书馆。这位君主嗜书如命,酷爱读书,或许这对于在德国掀起蔚然读书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波茨坦在这座图书馆里,除了金碧辉煌、用雪松木拼饰的墙壁,雕刻着各种精美的文饰,那就要数汗牛充栋般的藏书,一排排书柜,和储藏在这里各种知识资料。据说,这是腓特列二世最为心仪的地方,当年,一般人不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就连看上一眼都不可能,因为进出这座图书馆,必经国王的寝室和办公室。在这书的海洋里,腓特列二世常常手不释卷,勤勉著述,撰写出版了《给将军们的训词》、《当代史》、《七年战争史》等流传至今、蜚声遐迩的作品。每年的4月到10月间,他会居住在无忧宫里,近40年从未间断。
不过令人十分遗憾的是,腓特列二世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克里斯蒂娜·冯·不伦瑞克(Elisabeth Christine von Braunschweig-Bevern),因为情感不合长期分居。伊丽莎白皇后只能住在柏林的美丽堡(Schloss Sch nhausen)里,两宫遥遥相隔百里。漫漫四十年里,腓特列从未允许她踏入无忧宫,同时,还严禁任何女性出入无忧宫。因此,无忧宫又一度被世人称为“无妇宫”("sans femmes")。
波茨坦当我们走过庞大的皇宫建筑、穿出花园,回望一座座大理石柱子和石雕,虽已饱经风霜、残缺不全,凸凹不平,但历史就是这么被一一记录了下来,不仅让旅者能感受到当年那些宫殿营造着门的繁忙和辛劳,还依稀可辨那许多昔日的奢华和荣耀,早已回归空寂。宫殿、雕像、建筑,一言不语,安安静静,可花园里植物的生命却在一季季更替,永远欣欣向荣。每逢春风再起,绿色赋予无忧宫永恒的生命,又会伴随着无声胜有声的历史,以鲜活对死寂,以温柔对深沉,打破深宫沉锁的忧思,唤出新的生命和希望……
极致旅游体验,就在凤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