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拟对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开闸”
2018-11-13
当在华业务逐渐扩围的外资旅行社,遇到厮杀惨烈的国内旅行社,会激起怎样的“化学反应”引人遐想。11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北京市旅游委已正式向国家文旅部报送《关于申请在京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游业务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目前正在等待批复。这意味着一旦请示获批,拥有丰富国际旅游资源的外资旅行社将可以争夺中国人出境游生意。不难想象,在近几年我国出境游急速升温这一语境下,给外资旅行社部分业务“解禁”难免牵动各方神经。对此,一家不愿具名的国内大型旅行社北京公司负责人坦言,由于出境游业务链长、涉及面广,就算外资企业进入,也需要较长培育期,所以短期内对本土企业影响不会太大,但长期影响很难说,“所以在战术上要重视对手”。
万事俱备
事实上,早在2003年,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已在中国成立,但由于“出境游业务不能做,国内游业务不想做”,外资旅行社在国内发展遭遇掣肘。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北京市旅游委除了递交《请示》外,在技术上也进行了升级,自6月起,包括外资在内的旅行社设立可全程网上办理,这也为审批权下放打好了基础。可以说,北京对解除外资旅行社从事出境游业务的“禁令”,已是万事俱备。
“上述举措获准后,对本土旅行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此举是有政策依据的,也是行业的大势所趋。”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秘书长石建忠指出。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北京市服务业
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明确北京要持续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简政放权,逐步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限,探索对外商投资旅游类项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项目除外)试行分级下放核准事权。由此北京旅游行业在引入、利用外资方面也更有底气。
此前,相比火热的出境游来说,中国入境游的发展一直不甚理想。在此背景下,只能从事入境游的外资旅行社在华经营遭遇瓶颈。一组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在内地的近30家外资旅行社中,超过9成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个别旅行社甚至已经处于半停业状态。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旅游业利润最大的还是国内旅客的出境游业务。从这一角度看,此前外资旅行社切分的是很小的入境游市场蛋糕,基本不算与中国本土旅行社“短兵相接”,而未来,一旦出境游业务“松绑”,很可能才是双方正面交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