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隔壁刘强东在干嘛?
2018-11-14
实际上,长租公寓市场的证券化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首先租房市场比商品房交易市场的需求更加趋向底层需求,而在这个市场上,以现在的模式来看,真正承担风险的是一群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年轻人,从这个角度来讲,金融或许选错了目标。
另外,最基本的问题还是经营利润。对于长租公寓的利润,业界说法不一致,有观点认为,集约式经营的长租公寓,利润可以达到10%以上。而SOHO潘石屹则不建议进入长租公寓市场,认为这是一定会赔钱的生意。但无论如何,长租公寓利润比较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租客还必须面对经营者管理不善、偷工减料、污染超标等等问题。今年一位阿里P7级别的员工身患白血病,因而发文批判自如公寓甲醛超标的新闻点燃了整个朋友圈。
京东逆水行舟
现在轮到京东站在这条跑道上了,然而它的想法要简单很多,它无意和房东打交道,也不寄希望于其它金融平台,更不想自担风险,它瞄准的只是这个行业中的两个小部分——改造和放租。
根据介绍,“京品公寓”对品牌公寓的“焕新”分为“轻装修”与“重装修”两种:其中“轻装修”主要面向新公寓,着重于软装改造,而“重装修”则主要面向老旧公寓改造,提升居住品质。然后按照京东无界零售的思维来做租赁,按照京东房产曾伏虎的说法:“整个京东的供应链深入嫁接到租房领域。”这也是京东在房地产领域找到流量突破点的一种尝试。
简单来说,供应链、金融、大数据、设计、用户等等,京东都可以参与,但是对于一些资产偏重的环节,比如房源、运营的问题,京东都没有深入涉及,而是交给其它的长租公寓去做。
但问题还是在成本,房屋改装占总运营成本比重十分有限,新派公寓王戈宏就表示,长租公寓拿房成本占到70%,折旧成本12%,运营成本10%,税收6%。京东涉足这么浅,恐怕很难改变这个市场。
而那些深度参与者在干什么呢?开发商摆脱不了大手笔,把长租公寓当成酒店来做,结果成本高,空置率也高;中介摆脱不了交易型思维,不注重品质、售后和维护。这个市场看上去是天量,但运营起来,才发现还有很多路要走。
但这也许恰恰是一个机会,就像以前服务业发生的许多故事一样,你未必需要杀伐决断的勇气,只是先进入,然后等待这个行业变化,跟着做调整,谁能笑到最后,谁才能笑得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