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隔壁刘强东在干嘛?
2018-11-14
“双十一”的游戏玩了十年,每年都是一场电商大战。今年“双十一”,天猫总交易额突破了2135亿元,相比去年提高了27%,阿里交出了一分漂亮的成绩单。而这个时候,隔壁家的京东又在干什么呢?
为了给自己添些大战的筹码,京东在这个“双十一”大举杀入了房地产市场,瞄准了严冬中的长租公寓。在上个月推出了“京东直租”之后,11月8日,京东房产宣布推出旗下的长租公寓品牌“京品公寓”,同时开放了位于北京条码社区立水桥店的首个公寓样板间。同时,京东表示,将在“双十一”期间,在北京和上海各推出30间公寓进行限量公测,然后陆续推广到全国。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长租公寓市场的新闻不断,逆水行舟,京东能改变整个行业的逻辑,杀出自己的天地吗?
长租公寓入秋
2017年被称为长租公寓的元年,当时有很多鼓励住房租赁的政策出台,许多企业和京东一样看到了机遇,纷纷加入到长租公寓市场中来。加入长租公寓大军的成分比较复杂,有传统房地产商背景的,比如万科、龙湖,有酒店管理背景的,比如如家的逗号公寓,有房地产中介,比如世联行的红璞公寓、链家控股的自如,还有纯粹依靠资本推动的,比如魔方公寓等等。
理论上来讲,长租公寓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风口”,它的背后蕴藉了房价上涨、城镇化持续和人口红利的多重现实,是个十足的长期投资机遇。另外,这些长租公寓确实满足了租房者的不少痛点:比如对生活中的美和设计感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当然价格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
但长租公寓走到现在,确实出现了不小的问题,比如说房租的证券化。原则上来说,对于新兴市场,资产金融化本身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推动产业的成长,但具体落实到长租公寓市场,可能未必是件好事。
长租公寓行业有一种参与方式,多见于房地产中介公司,公司本身不持有房产,而是利用手中的房源信息,直接向房东承租,通过改造再放盘给租客。这个时候,有的长租公寓会采用ABS融资,这种证券化融资的信用风险可能会转嫁给租客和房东。
简单来说,长租公寓用租客的名义,向第三方金融平台借消费贷,先拿到所有的房租,然后分月向房东还款,而租客每个月缴纳租金,实际上是向第三方平台还贷。由于长租公寓利润比较低,有些公司拿到资金之后还会去进行别的投资,这就无疑放大了资金风险。
所以到了今年,有长租公寓公司资金链断裂卷款跑路,租客一边还得还租金(消费贷)以防止个人信用损失,一方面还将失去房子的居住权——因为房东没有房租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