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琪伟:深化产业战略研究 推动旅游强国建设
2014-10-15
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战略地位,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1年设立了“中国旅游日”,今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确定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都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旅游大国的转变,目前正在向旅游强国迈进。但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现代化水平、国际竞争力等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科学把握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特征,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旅游强国十分重要,记者围绕这一问题采访了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
国民旅游消费为旅游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在您看来,旅游强国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邵琪伟:世界旅游强国应该是旅游产业规模大、国际竞争力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发展潜力大的国家,既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世界重要的客源地国家。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产业规模大。世界旅游强国首先是世界旅游大国,无论是作为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还是在国内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方面,都应该在世界名列前茅。二是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要拥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旅游形象和著名旅游企业品牌,在世界旅游发展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三是对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乃至外交工作都具有广泛影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四是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坚实基础是什么?
邵琪伟: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在世界旅游发展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当前,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正在从大众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演化,特别是快速增长的国民旅游消费,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市场基础看,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入境旅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入境旅游人数、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181万人次、71.6万人次、2.6亿美元分别增长到了2013年的1.29亿人次、5569万人次和517亿美元,分别增长了70倍、77倍与198倍,稳居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出境旅游人次从1992年298万人次增长到2013年的9819万人次,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出境客源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不断增多,截至2013年底,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50个。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人均出游达到2.5次,国内旅游消费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国内旅游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
从产业基础看,2013年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4392家,其中五星级饭店814家;旅行社26054家,其中出境旅行组团社2312家,赴台游组团社263家;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3343家,其中A级景区7104家、5A级景区175家。持证导游总数已达74万人。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为1400万人,间接就业约8000万人。
建成旅游强国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记者:虽然我国旅游业规模增长很快,但在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益、现代化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与旅游发达国家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和新业务,我国要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着手解决哪些问题?
邵琪伟:我国与世界旅游强国间的差距有历史的原因、有现实的国情,也有旅游业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主要需要下大力气解决以下关键的问题。
一是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中央提出的两大战略目标之一,也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重要内涵。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力推进旅游业和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中实现旅游业自身产业规模的扩大,更好地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
二是把旅游业培育成名副其实的现代服务业,这是另一大战略目标,也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重要内容。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通过发展智慧旅游实现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现代化水平。具体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传统旅游业各要素的改造、积极培育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业态,把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培育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
三是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实现两大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国旅游业较早就引入了可持续发展观,去年7月,中国和欧盟签署了《关于可持续旅游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努力实现市场增长、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
四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市场主体。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必须要有一批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了港中旅、携程、华侨城、锦江、首旅、海航、去哪儿等一批知名旅游企业,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旅游企业和目的地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市场主体。还要从法律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
五是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是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重要内容。我国已经形成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是和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旅游产业内部结构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优化。在饭店业领域,要形成高端、中端和大众化合理配置的内部结构;在旅行社领域,要鼓励大型企业规模化、中型企业专业化、小型企业特色化发展,还要建立起合理分工的批零体系;在旅游景区领域,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类型的旅游区,形成观光和休闲度假并举的旅游产业体系。
记者:您在南开大学演讲时曾提到,我国要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重点要提升国际竞争力、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否就这方面做更为具体的阐述?
邵琪伟:好的。要做到这几点,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益。世界旅游强国的旅游业,不仅要有较大的产业规模,还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良好的综合效益和较高的满意度。我国旅游业发展总体上还比较粗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轻品质;重开发、轻保护等问题。旅游市场秩序、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间还有较大差距。2013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88。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益就是要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进一步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旅游整体效益。
二是构建较为完整的旅游法律和政策体系。从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均有较为完备的旅游法律和政策体系作为支撑。我国旅游法律和政策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核心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更加开放、公平、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下一步需要以此为基础,加快建立完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配套的制度体系,抓紧制定《出境旅游条例》、《旅游安全管理办法》、《景区开放办法》等法规规章,不断完善旅游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同时,我们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并推动实施、完善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各类政策,以形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
三是建设并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教育体系和旅游人才队伍。完整的旅游教育体系和旅游人才队伍是世界旅游强国的重要支撑。我国旅游教育体系逐步成熟,已建立起专科、本科、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的旅游专业体系,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也日渐完善,各类旅游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但人才总量与发展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中高层次人才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匮乏,人才平均素质偏低,旅游教育支撑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我们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旅游人才和教育工作:一要继续推动旅游教育发展,优化旅游教育结构,依托国内重点旅游院校,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当前要特别抓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契机,推进旅游职业院校的建设。二要建设高素质旅游业人才队伍。要抓好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服务人才、旅游开发建设人才的培养。促进人才资源在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推动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人才数量、质量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需求相适应。三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从法制、制度和政策上,为旅游人才全面发展,包括就业和创业提供保障。
四是提升国家旅游形象和在世界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世界旅游强国之所以强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在全球旅游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国家形象和较大的国际影响力。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入境游的平稳增长,要在认真研究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国家入境旅游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强与宣传、外交、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合作,将国家旅游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以旅游推广绩效评估、搭建统一的推广平台为工作重点,加强对重点客源国家、地区市场的推广力度。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并逐步推动实行离境免退税政策,实施签证便利化政策等具有综合效应的入境旅游政策。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国家旅游形象。要加大投入,积极提升国家旅游形象,打造长江旅游带、黄河旅游带、丝绸之路旅游带、香格里拉旅游线、环渤海旅游线、长江三角洲旅游线、珠江三角洲旅游线等国家旅游精品线路。要深入挖掘中国旅游的丰富内涵,推出既有历史文化、又有现代风范,既有文化魅力、又有自然风光魅力的国家旅游形象。要重视网络宣传营销,注重运用各种新媒体宣传中国,用客源地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和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中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营销中国旅游。要创新旅游宣传推广方式,将工作的主体从政府向市场化的专业机构过渡,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情。
五是增强全球旅游发展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参与权。世界旅游强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全球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参与权,能够影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全世界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国,中文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但在国际话语权与规则制定权方面,我国旅游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此,我们一要制定立足全球视野的旅游发展战略,加强对全球旅游业发展状况与趋势及我国旅游业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主动站在国际旅游发展视角制定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的发展战略,使战略制定更具全局性、前瞻性。二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培养一批符合国际组织任职要求、综合素质突出的国际化人才,并输送到相关国际机构任职,扩大中国在国际旅游组织中的影响力。三要用好出境旅游的市场力量,借助出境旅游快速增长的市场力量,支持和引导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去”,在旅游目的地国家建立基于中国出境市场需求的商业体系,建立起保护出境游客的民事权利和品质诉求的国际合作体制,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我们要在相关旅游领域内支持建立由中国有关方面牵头成立的国际组织,包括已经成立的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
以改革开放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记者:国务院研究确定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促进中国旅游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请您谈谈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下一步发展重点与方向。
邵琪伟:今年7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53次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会议充分肯定了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增收入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开放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要优化旅游发展软硬环境,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指明了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这是新时期国务院对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是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旅游经济升级版的有力支撑,是实现两大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对于我国旅游业的下一步发展,国家旅游局和旅游全行业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紧密结合起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要通过改革和开放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减少行政审批,完善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大力推进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旅游业建设成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要持续稳定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市场主体;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软硬件建设,持续推动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要加强市场整治,依法严厉打击诱导、欺骗、强迫和变相强迫消费行为,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强老年、民俗、养生、医疗及研学旅游等产品开发建设,进一步鼓励创新,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要继续推动三大市场平稳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旅游业的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这些指示精神将是旅游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总之,旅游业发展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下一步我们还将深入研究旅游业与提高人民福祉的关系,同时还将按照汪洋副总理给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课题,从战略上、理论上深入研究旅游业在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社会建设及外交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延伸阅读
邵琪伟,1953年11月出生,浙江湖州人,2004年中央党校政治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5年3月至今任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兼任中国旅游协会会长。2006年8月兼任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会长。中共十七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2013年3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