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酒店资讯

OYO在疫情中的逆境重生?被收购?上市?

2020-12-17

  航班停滞、边界封闭、社交活动的限制以及不知道何时能正常恢复营业。疫情对各个行业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旅游以及酒店行业无疑是这一次疫情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

  OYO,这家自称世界第三大的连锁酒店,在经历了客房入住率直线下降,合作体系的崩塌,裁员等一系列利空之后,OYO在今年4月份的客房入住率下降至20-25%,毛利率仅为其60%,在中国损失了数千万美元。有媒体预测,OYO如果想要继续存活下去,需要融一大笔资金来渡过这次“寒冬”。

  要注意到的是,一直备受争议的OYO在疫情全球扩散之前就已经被一些人认为是离倒闭不远了。

  但是疫情对于一些企业而言,或许也是一个获得新生的契机。现在那些不堪重负的酒店合作伙伴比以往更需要OYO。这也给了OYO一扫的烂摊子、改革的好机会。

  前日OYO创始人兼CEO Ritesh Agarwal就向其公司员工和董事会表示,公司的业务正在从疫情的影响中逐渐恢复,有着10亿美元作为支撑,并OYO仍是软银愿景基金旗下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之一。

  备受争议的疯狂扩张

  OYO创立的前几年可谓是风光无限,起初奉行类似于Uber的共享形式。OYO瞄准各个国家和地区杂乱无序的中低端酒店市场,为其提供统一的翻新和标准化服务,如干净的床单、热水和免费WiFi等。

  一方面这为消费者提供了低成本的酒店预订服务;另一方面,这也可以为大量的非品牌连锁酒店增加入住率和收入。

  凭借着这种极具性价比整合模式OYO在印度和中国等国家迅速了占领市场。然而对于很多中小酒店所有者而言,OYO对他们所承诺的保底模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骗局。

  这个保底模式让本对互联网模式了解不多的酒店业主误以为在营收上免去了后顾之忧,但以极低的价格吸引来的大量客源,实际上却超出了酒店的承接能力,激化酒店与消费者和其他OTA平台的矛盾。不仅影响到了酒店在当地的口碑,30-40元的房间价格也让酒店入不敷出,最终导致大量的酒店业主进行解约和维权。

  伴随着各种争议和质疑,OYO成为了印度估值第二高的创业公司。它筹集了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全球员工一度达到30,000名,管理120万间客房。

  双重打击与战略转型

  早在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底,OYO在全球范围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员工数量和房间管理数量缩水不少。内因主要是由于初期快速的扩张以及并不健康的业务模式。

  外因则是身为OYO金主的软银愿景基金的投资组合并没有如孙正义期待的那样出现第二个阿里巴巴,反而因为投资策略基金、内部管理等原因逐渐陷入困境,不仅与Wework闹僵导致其上市失败,同时其董事会的几位核心成员也悉数离开,OYO也一度被质疑会成为第二个Wework。

  此时也不得不放慢扩张的脚步,随后便遭遇了疫情的冲击。但是疫情给OYO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疫情之前,酒店业主与OYO合作或许是因为想赚更多的钱。但是现在,在旅游和酒店业一片狼藉的情况下,中小酒店业主们迫切需要像OYO这样的品牌带来更多的流量和客源。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疫情也是OYO一个进行战略转型的机会。OYO几乎已将其最低担保模式转型为为收益共享业务模型。将重心转移到了东南亚,欧洲,印度的民宿领域。

  同时加大自营高端品牌TownHouse的投入与推广 ,OYO旗下拥有约170家酒店。 该类型产品将咖啡馆,休息室和零售店等元素融入到酒店概念中,主打千禧一代群体,在疫情前的入驻率高达85%。

  倒闭?被收购或上市?

  现在评判OYO是成功还是失败或许还为时过早。毫无疑问的是该公司现在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市场复苏的迹象似乎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OYO声称其毛利率已恢复到Covid之前的水平的85%。但是,要寻找到一条可持续盈利的道路进而IPO,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OYO也可以从Airbnb那里获得一些灵感,Airbnb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尽可能地减少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成功IPO并在首日大涨110%,市值近900亿美元。鉴于OYO现在将重点转移至于民宿领域,或许未来的某一天被Airbnb收购也是不无可能的。毕竟Airbnb也是是OYO的股东之一。

  尽管不知道疫情还会持续多久,但可以肯定是: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将更注重酒店安全卫生方面的标准和体验。

  这也意味着,自OYO创立以来,第一次不再需要借助大幅的折扣和极低的价格来吸引客户。OYO可以探索出更好的商业模式进行模式创新,同时通过其它媒介来重建其合作伙伴体系。后疫情时代,酒店行业的玩家们也必然会开始拥抱数字化来助其恢复增长,这对于OYO而言,或将是决定其未来成败的关键因素。


分享到

Airbnb的上市之路,中国“玩家”能复制吗?
“开板”迎热潮 北京雪场揽客有高招

点击查看更多

温德姆Q2收入同比增长近六成,大中华区业绩接近2019年水平
酒店业如何为新客户群匠心打造新服务从而提升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