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冷思考:国内品牌崛起
2020-09-01
多年来, 行业的舆论导向似乎感性的多, 科学理性的成分还缺一点。多数的地产商的认知中挑选酒店管理的要素是品牌第一,于是乎,大型地产开发之处,都有了国际酒店的品牌身影。最近,尤其是疫情后,舆论又是要唱衰国际酒店品牌一批,孰是孰非,能否科学的以数字来分析?
最近和同行聊天,得到一组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在同一城市、统一区域、具体相差两公里地理位置的对比数据,值得行业看清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不同品牌的优势和不足。
图中数据是2019年的,都是两家酒店开业第一年的数据,凭心而论,这两家酒店在二线城市,开业第一年都能有利润,都已经表现不俗了。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两家规模一样、产品配置基本相同的酒店差异点,希望能给同行带来思考和启发。
品牌
这家国际品牌有百年历史,进入中国也已经三十多年。这家国内品牌是大型地产商旗下的酒店管理品牌,成立时间十年。
客房数量及宴会面积配置
从客房数量及宴会面积配置来看,这是目前城市商务酒店的标准配置。三十年前商务酒店的近千间客房的配置已经不复存在,15年前四百间左右规模的配置也已经不被考虑。目前城市商务酒店的单体规模在压缩已成事实。
不含地价的单房造价
这个数据国际品牌比国内品牌高出4000元/平方米,这可是直接影响未来的投资回报的关键点,是否和国际品牌一直坚持的标准有关?国际品牌由于在标准上的不妥协,往往使投资方多支出,但开业后的因未能得到预期均价和收益,是目前投资方和国际品牌管理方最大的争议和矛盾。
人房比与网评分
同样规模和配置的酒店,国际品牌员工数是265,人房比为1:0.89, 作为国际高端品牌已经非常紧缩了,OTA网评分为4.7分。没想到国内品牌的员工数只有182人,人房比为1:0.62, 针对这个数据,笔者专门询问是否启用客房清洁和宴会服务外包模式,回答是没有第三方服务合约。83名用工之差,两家酒店的劳动力成本相差会很多,带着用人少是否影响服务的疑问,但看到国内酒店的OTA网评分4.8分时,疑问消除了。
出租率与平均房价
两家酒店相比,国内品牌的出租率比国际品牌高出7%,而平均房价国际品牌比国内品牌高出74元。RevPAR两家酒店相差无几。作为都是高端品牌定位的两家酒店,均价在400多元和500多元,应该还是有提升空间的,因为是开业第一年,因为在二线城市。两家酒店在同一城市同一地段,74元的均价差应该和品牌、客源及渠道有关。
客房、餐饮和总营收
两家酒店客房收入持平,餐饮收入国内品牌多卖了800万元。国际品牌的酒店餐饮相对弱势,是否缺乏在地化的餐饮产品?在这方面香格里拉的南京大酒店启用的新餐饮品牌“江南灶”可以给国际品牌很好的启发。总营收国内品牌比国际品牌多出1000万元,除了餐饮,国内品牌还有其他国际品牌不允许的储存卡销售等收入。
息税前利润率和利润转正时间
国内品牌开业后一个月利润即转正,国际品牌开业后利润转正是在九个月。国内品牌第一年的息税前利润率为22.4%, 国际品牌息税前利润率为1.46%
这组数据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示:
1.国际品牌的标准针对中国的客源市场是否有调整的余地;
2.国内品牌对标同城市同地段的国际品牌值得推广,做强品牌和保持优质是国内品牌义不容辞的责任;
3.饭店协会是否可以搜集公布一些如此对比的数据进行排行和分析, 引导行业向提供高质量服务及创利的方向发展。
(此文分析的数据完全真实,因为考虑到品牌保密的需要,故采用A、B 代表两家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