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游”重塑旅游消费格局 京山美丽乡村“疫后花开”
2020-06-11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桂璞 杨延超
“没想到,这段时间乡村游比去年还火。”站在京山市丁家塝村“子曰艺坊”门口,看着一群群游客在田野撒欢,京山市文旅局副局长陈剑敏笑容满面。
截至6月上旬,京山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2万人次,综合收入4.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1.1%。持续数年的京山美丽乡村建设,在疫后旅游消费变局中开花结果。
丁家塝村乡村游火热。到农村采摘带货
漫步村落间,路边野花盛开,溪水潺潺,浓密的树荫下,是古色古香的书院。白谷烟树是京山“古八景”之一,位于新市街道白谷洞村。
新开辟的共享菜地里,市民方小玲正带着孩子浇水、锄草。一年前,她花300元租了15平方米的菜地,空闲时就来打理。丝瓜藤正往上爬,生菜、苋菜、竹叶菜可以采摘。“自己种不好,也可到别人田去摘点菜,都是熟人也不在乎。”方小玲说。
到白谷洞村田间找农趣的,一天有500多市民。白谷洞村村支书刘攀算账,共享菜地分“当家做主”“隔三差五”“甩手掌柜”三种形式,每年每平方米租金二三十元,每亩地一年收益约1.8万元,效益比种地高2.5倍至3倍。周边新开了五家农家乐,每家一天收入2000多元。
调查显示,京山市乡村游九成游客来自京山城区,及周边的孝感、荆门城区等地。“受疫情影响,暂不远游,成了不少市民的共识,预计这一现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旅游消费顺理成章流入农村。”陈剑敏分析,乡村游大多不用买门票,也不需预约,一些村庄注重挖掘本村历史文化资源,或发挥独特的山水资源禀赋,或通过网络营销吸引网红“打卡”,迅速成为旅游目的地。
精心打造一村一景
走进新市街道丁家塝村,房前屋后,处处弥漫耕读气息。导视牌、柏油路、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工作人员正引导游客停车,有序游玩。
不久之前,丁家塝还是一个藏着山坳里的普通小村庄。
当初,村支书高兆斌曾和村民到外省观摩美丽乡村,发现建设费用动辄上千万元,而本村一无资金、二无资源,高兆斌心里打起退堂鼓。
新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苏钊召集大家想对策。81岁的老村支书朱文强提出,丁家塝村是晚明经学大家郝敬著书讲学的地方,这是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挖一挖”。
一语点醒梦中人。高兆斌决定打文化牌,村里相继建起郝敬故园、知行课堂、楚望讲坛、郝敬书院等。建设缺资金,高兆斌请来村里能人卢红林规划设计,利用村子鹅卵石多的特点,就地取材,节约不少石料。5组、6组村民主动将旱厕、猪圈拆除,每家自掏1万元将禾场硬化,为美丽乡村“铺路”。
“让游客来得了,更要留得住;是栖息地,更是文化乐园。”苏钊说,4月23日,丁家塝村在京山市美丽乡村拉练中夺魁,获200万元奖金。
针对“疫去花开”的旅游新变化,京山借机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乡村按景区标准打造。“按各村资源禀赋,分为景点型、服务型、产业配套型村庄景区,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70%美丽乡村。”京山市文旅局局长黄红波说,今年还将进行2次观摩拉练,安排2000万元资金奖励优胜者,激发各村的建设热情。
乡村景区连线串珠
京山市曹武镇花台山村近千亩艳丽花海中,500多名游客徜徉其中。“这里有红梅、杜鹃、桃花、茶花、月季花等10多个品种,天天有花开,月月有花看,一年到头都可赏玩。”花台山村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余中说。
向南3公里,游客探幽石桥村,品乡村自然之美。“开锅喽!”一声吆喝,香菇包蛋、蒸肉包、熏腊肉等近70道菜被端上桌,游客以自助方式穿梭在香气四溢的美食中,品尝蒸笼宴。
石桥村“色·彩绘”项目负责人韦洪琴介绍,曹武蒸笼宴已成为京山乡村旅游一大特色品牌,2019年京山首届笼宴节就在石桥村举办,传统笼宴越来越受到城里游客追捧。
石桥村、花台山村位于京山全域旅游乡野田园走廊。这条走廊上,星罗棋布着马岭、源泉、石板河等美丽乡村,村野赏花正在成为该线路主题。在这条线路终端,苏家垄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
京山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加强全域旅游发展统筹融合,促进资源要素加速向“一核两极五廊”的全域旅游规划布局倾斜聚集,形成每15分钟左右就可到达一个景区,4小时能够串联所有景区的旅游闭合圈。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82个,今年计划建设完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初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聚集效应。去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