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宿重启,业者更显理性
2020-05-28
进入5月,北京乡村民宿终于按下了“重启键”。据统计,五一假期,699家北京乡村精品民宿恢复营业的已有381家,入住率达90%。面对这样的数据,很多人也在关心,北京的乡村民宿业者真的熬出头了吗?
“火热”背后的洞察
在北京怀柔区四渡河村见到“岑舍”的主人黄欢时,他正忙着为客人办理入住,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五一假期已过,还有客人能在非周末日来游玩。黄欢告诉记者,“宅家”已久的客人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到乡村度假的心情,甚至比他更期待“岑舍”能如期恢复营业。黄欢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在怀柔区走访时了解到,大多数精品民宿都在重启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旺季”。据统计,五一假期,怀柔区民宿入住率达92%以上。
尽管有数据显示,五一假期过后,北京乡村民宿的预订量有所回落,但是北京市民这份“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并没有戛然而止。位于北京房山区蒲洼乡东村的“森林乡居”5月8日恢复营业,虽然错过了五一假期,但是“开始营业”的消息一经发布,第一天就预订出了将近50个间夜。
然而,面对这番“繁荣”景象,接受采访的大部分民宿业者并未流露出欣喜之色。在他们看来,之前业界预测的“报复性消费”还未到来。
正如途家大数据显示,在疫情防控现阶段,消费者出游住民宿最关心的4个关键词已经变成了卫生、安全、品质和特色。“泰莲庭坚果艺术农场”的负责人姚远告诉记者,据他观察,北京乡村民宿重启后,以前一贯表现优秀的民宿,很快入住率就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但是产品品质稍差一点的民宿,在重启后入住率并不理想。
“大家的消费更加理性了。”“森林乡居”民宿的负责人王大磊发现了这一变化。“我们的原生态木屋是散落在森林里的,以往大家都会预订许多玩乐项目,但是现在客人却更喜欢留在木屋里,除了住和吃,几乎很少有其他的消费。还有一部分带孩子的客人,因为在入住期间孩子还要参加一些网课,而对房间的网速有很高的要求。”
五一假期,唐乡新乡居生活社区创始人张晓军特意在“石林峡唐乡”所在的北京平谷区雕窝村转了一圈,他发现,餐饮型的农家乐基本上是爆满的,地理位置好的,甚至出现了排队的现象,然而留下来住上一晚的客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许多人还是选择去景区游玩后吃顿农家饭便返程了。
看来,面对将“钱袋子”捂得更紧、防备心理更强的消费者,按下“重启键”的北京乡村民宿想要完全回到从前的经营状态还需时日。
防控常态化之下的探索
记者近日来到“项林宿”所在的北京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项栅子村。在村口,记者发现村里的防控工作丝毫没有松懈,在说明来意、做好登记并测量体温后,方能进入村子。“今日已消毒”“请佩戴口罩进入”“请保持人与人之间1米间距”“本民宿承诺‘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还未进入“项林宿”,记者便在门口看到了一系列的提示。在“项林宿”的微信公众号上,也将客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入住时需要配合的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客人入住时需要提供“京心相助”“健康宝”的绿码等。“项林宿”的主人张文静告诉记者,目前做好防疫工作是第一位的。“停业期间,我们留守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定时给民宿进行消毒,相关部门也会定期来检查。复工后,我们更是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增加消毒频次,做好员工培训,为客人准备分装的口罩、消毒纸巾、免洗洗手液……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恢复营业后,民宿业者都相当的谨慎,所有的经营活动均是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开展的。
在3个多月的等待中,从一开始的茫然焦虑,到后来的积极应对,北京乡村民宿业者有了更多的感悟。
“这场疫情让我们暂停脚步,有时间把服务内功修炼得更好。”当听到在项栅子村土生土长的张文静的这番话时,记者再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张文静的民宿。项栅子村是一个满族村落,以正蓝旗文化为主,张文静几乎把她对这个村子文化的理解都融入到“项林宿”里,不仅仅是设计,她甚至安排了一套满族特色餐饮,还开发了自己的文创产品。她说,如果没有这次疫情的影响,她本打算开设一个满族小吃工坊,客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满族小吃。如今,计划可能要因为客人消费特点的改变而改变了,他们会结合客人的需求,制定新的营销计划和产品。
同样,王大磊也在“森林乡居”业务停摆的这段时间完成了原来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前段时间我们建了一个中草药园,准备开发更契合当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比如药膳。我们还买来了果树苗,准备邀请小朋友们参与到果树种植的过程中,让他们边玩边学。”
看到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张晓军则有了一个想法,他计划把“唐乡”的一部分院子“长租”出去,按周、按月、按年出租给客人,而他们只收取物业管理费用。在张晓军看来,这对有钱有闲又喜爱乡村的客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网上经常会看见网友对“泰莲庭坚果艺术农场”的推荐,“很喜欢这意式田园风,复古的莫兰迪色调非常适合拍照,这里有很多讲究的细节,卫浴都是品牌的……”网友们毫不吝啬地表达对这家民宿的喜爱。在姚远看来,只有坚持让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更加优质,才能快速从业务停摆的影响中走出来。“疫情前是这么做的,如今我们也会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前进。”姚远认为,低价促销并不是度过销售淡季的一个好方法,如果没有资金压力,不急于马上回笼资金的话,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更周到的服务、会员主题活动来吸引错峰度假的客群,让淡季旺起来。
在与几位民宿业者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关于最近较火的营销方式——直播,部分业者已经开始试水了,他们甚至组建了专业的团队。至于是想做传递美好乡村生活的“李子柒”还是做“买它!买它!”的带货网红“李佳琦”,业者们表示,都想尝试。但是,他们也意识到,单纯的跟风达不到好的效果,还是要根据自己民宿的风格、定位和特点来定制直播内容,才能达到流量转化的目的。
共生共荣的领悟
“在这里,让我们把日子过成诗。”一直以来,民宿让“城里人”对乡居生活有了更多遐想,也成为乡村文化的传递者和乡村旅游的推动者,而乡村则回赠民宿源源不断的灵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场疫情,也让北京的民宿业者意识到,面对危机,民宿的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要与乡村共生共荣。
张文静和同村的民宿业者、民俗旅游经营者、农产品开发者一致认为,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在村里形成一条产业链。大家只有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形成规模,才能越来越好。
张晓军也意识到,由多个院落组成的“唐乡”应该把对“院内”的营销扩展到对集群的营销,更加强调乡村的美好,兼顾社区的营造,而不单是讲好一个院子的故事。
在“泰莲庭坚果艺术农场”有一个家庭种植园,入住农场的客人可以认养种植园里的一片菜园,还可以委托当地的村民帮他们打理,村民常常会跟客人视频通话,不让身在城中的客人错过菜园里的任何细微变化。因为这片菜园,也让客人对乡村有了更深的牵挂。这样的互动,让姚远看到,依托乡村,民宿可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因为受到资金压力的影响,记者发现已经有一部分民宿业者选择离场,但也有人选择此时入场。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他看好北京民宿市场,也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因为有充足的投资资金,让他可以从容地去实现自己的乡村梦想。这场疫情,让民宿业者未来的经营之路充满挑战,也让一部分业者更加理性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