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5年:创造停得下的“美丽经济”
2020-04-03
中新网呼伦贝尔4月3日电题: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5年:创造停得下的“美丽经济”
中新网记者张玮
“5年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收锯挂斧,长达63年的木材生产时代画上句号;5年来,林区致力于转型发展,真真切切创造着停得下的‘美丽经济’。”3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旅游公司副总经理王铁钢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兴安4月,冰雪仍未消融。5年前的此时,随着最后一棵兴安落叶松缓缓倒下,内蒙古大兴安岭的转型真正开始。
内蒙古大兴安岭作为中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自然生态系统构筑了中国北疆的生态安全屏障。
图为内蒙古大兴安岭。 杨树海 摄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提供数据显示,从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截止到2015年全面停伐,内蒙古大兴安岭累计为中国提供木材逾2亿立方米,上缴利税2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
王铁钢说,相比于木材采伐带来的经济价值,林区的生态价值更重要。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林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
穿过密林小路,踏着薄冰白雪,便到达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纪念地,几台陈旧的集材车整齐停靠在一旁,一本镌刻着2015年3月31日、4月1日的木质日历见证着大兴安岭的“前世今生”。
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517工队队长董永胜向记者介绍道:“如今,停伐纪念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到访林区旅游的标志性文化景点。”
该工队借助林区停伐仪式纪念基地,将工队原址原貌保留下来,改造成为林区最后一个工队纪念地,打造为旅游景点,原517工队部分职工采取集资入股的方式,让“砍树人”变为旅游产业“股东”。
董永胜说,春秋两季防火期,“股东”们忙于护林防火工作。夏季,以林业早期生产作业工序情景再现、山野菜和工队大锅饭特色餐饮、工队主题住宿帐篷等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元素打造旅游业。
“冬季,他们利用区域极寒纬度和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以冰河滑冰、马拉爬犁、特色雪雕和冰雕、冰雪火锅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国内外游客。”董永胜如是说。
曾经“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成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务林人的重大考题。如今,他们立足富集的森林资源、厚重的历史民族文化等独特优势,全力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业。当地先后打造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多个3A级旅游景区。
同时,将94个重点旅游项目纳入了属地发展规划,满归、根河等9个林业局分别入选中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森林健康养生地、中国森林康养基地等名录。
数据统计,201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接待游客31.18万人次,旅游服务业实现产值6970万元。
王铁刚告诉记者,内蒙古大兴安岭创造“美丽经济”绝非只走旅游业这座“独木桥”,加快生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基地建设也非常重要。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官方资料称,近3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完成经济林种植超过10万亩、中草药种植达1.7万亩、野生榛子平茬改培2.9万亩;绰尔、乌尔旗汉等6个林业局实施碳汇试点项目9个,绰尔、克一河率先在国有林区碳汇交易上取得突破;启动比利亚谷铅锌矿采选项目建设,2019年完成选矿3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5年时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依靠绿水青山,捧出了“金山银山”,务林人没有因停伐“饿肚子”,反而钱袋子更鼓了、致富路更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