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O内部故事:“高压”文化挫伤明星品牌
2020-01-17
【环球旅讯】一心想要成为“全球最大连锁酒店”的OYO在2017年进入了中国市场,18个月后便跃升成“中国最大的单品牌酒店”,尽管颇受争议,OYO又采取类似策略,陆续进军了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众多市场。
当数量成为决定性指标,质量难免会被忽视。
BusinessInsider报道援引一名OYO前员工的话称,“当OYO进入一个新市场,它的目标是在非常紧凑的时间内攻城略地,这种激进的策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但该公司对人才的招募也非常迅速,并未真正进行严格的筛选。”
不惜一切代价的扩张
纽约时报将OYO称作“软银在印度的瑰宝”。但最近据印度媒体Inc42报道,软银已经向OYO提出最后期限,OYO需在2020年3月前实现自营酒店业务的EBITDA盈利、并逐步淘汰掉不盈利的非核心业务。
尽管OYO创始人李泰熙否认孙正义对OYO业务进行干涉,但BusinessInsider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李泰熙已逐渐感受到来自投资者的压力。
据称这也是李泰熙去年决定从公司现有投资者手中回购部分OYO股权的原因之一。
但BusinessInsider又报道称,银行为李泰熙的回购交易提供贷款,却反而令OYO的估值从原先的50亿美元飙升到100亿美元。彼时OYO的亏损高达238.47亿卢比(3.36亿美元)。
知情人士表示,盈利的压力从投资者传递到了OYO的高层。“OYO面临存在与否的命题。新员工刚加入公司2个月就能理解这种生存压力。公司的高压、工作方式、采取的激进立场、紧迫的时间安排等等,很多人都难以适应。”一个匿名的OYO现任员工告诉BusinessInsider。
当该公司在中印两国市场裁员数千人的新闻刚传出来的时候,一位OYO发言人说,裁员的决策是基于业绩和成绩。“为确保这种精英机制的业绩评估项目一直存在,OYO持续对个体员工的业绩进行追踪,并根据评分系统的结果和个体的利益进行判断,在给予部分员工提升业绩的机会之后,我们可能会替换部分的候选员工。”OYO说。
风光时一切顺利
一位前员工表示,在公司风光的时候,OYO的名号本身就可以带来销售,而员工们都被用各自的业绩数字进行评价,包括销售额、是否打了足够多的沟通电话、是否签订了足够多的的合同等等。
而在盈利压力积聚的时候,这套评分系统也逐渐失灵。BusinessInsider援引OYO员工的话报道称,当OYO开始直面来自用户和酒店业主的抱怨时,其销售员工的业绩便受到影响。
然而OYO没有试图解决问题根源,而是着手修补症状。
一位OYO员工对BusinessInsider称,公司曾有一个名为Transformation manager的岗位,专门负责翻修酒店的装潢,让酒店更加吸引客人。这一岗位后来被撤掉,相关员工被转调到业务开发的岗位。
“一方面,公司已经有过多的业务开发经理。因此,新增调入这一岗位的员工也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如今OYO在市场上的形象不太好,所以很多酒店不愿意加盟合作。”另一面OYO职员表示。
类似的重复工作可能导致了不当销售,后续又引发了裁员失业。“不幸的是,随着我们进一步驱动技术协同效应、提升效率并减少重复工作,OYO的部分工作岗位将可能变得冗余。因此我们请部分受影响的员工离开OYO,发展新的职业生涯。”李泰熙最近在给员工的一封邮件中如此说道。
高速扩张策略却事与愿违
据BusinessInsider报道,在OYO的印度办公室内部,员工们非常紧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困惑,关于公司裁员、亏损扩大、印度税务官员搜查OYO总部等新闻充斥了当地新闻媒体头条。
而在中国,酒店业主们在OYO办公室外抱怨支付拖延等问题。该公司据曝在中国和印度市场裁员数千人,而去年底,日本雅虎也终止了与OYO的项目合作。一名德里办公室的OYO员工说,“情况非常糟糕,员工们很担心。”
2020年应是OYO“止伤之年”
OYO渴望迅速崛起,但似乎部分员工采取了不当方式,而管理层也未能及时制止。“我们认真对待所有的指控,正在逐个进行排查。我们将继续按照常规的外部审计规则,公司将对合规性、培训和治理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确保一致且可靠的运营方式。”李泰熙写道。
来自OYO创始人的最新讯息显示,该公司在2020年将做出改变。“我们将聚焦在可盈利的酒店选址和建造,避免对毛利率造成稀释的增长方式。”
然而恐慌已然释出。BusinessInsider援引消息人士称,包括初来几个月的新人和工作已久的老员工,都在发出呼救的信号,他们在寻找新的工作,希望在夕阳降临之前撤离。
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
IPO或许是很多初创企业创始人的梦想。但如果说OYO所走过的路能给其他的创业公司带来一丝启迪,那就是——不顾一切的增长策略并不伟大。战略失策将会殃及品牌、挫伤团队士气,令企业的IPO梦想更加遥远,除非矫正之路能见曙光。 (本文编译自Business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