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心大酒店:创新带来极致服务
2019-11-14
在南京最为繁华的商圈新街口,坐落着一家装修典雅的高星级饭店——南京中心大酒店。它以常年75%-78%的客房出租率,演绎着老牌五星级饭店的深厚底蕴和非凡活力。
服务制胜
“服务人员热情、超级贴心,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打开携程随意浏览中心大酒店的万余条点评,对酒店服务的溢美之词不断呈现,这也正是中心大酒店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
自2008年中心大酒店推出“以主动发现宾客需求,给宾客带来惊喜”的礼仪行动以来,酒店客房出租率不断提升,好评也日益增多。中心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秀玲表示,酒店正是通过员工由衷的热情与激情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从而提升酒店在市场的竞争力。
据介绍,所谓礼仪行动,是由核心价值、行动范畴、具体条目、衡量标准和激励机制等组成的一套系统的服务体系,员工按照该行动执行服务,酒店定期评选出星级礼仪大使,以激励员工继续做好服务工作。酒店客房总监白敏就是星级礼仪大使的代表之一。她告诉笔者,自己见证了礼仪行动条目库从最初的几十条到现在扩充到近300条,每一条都让她受益匪浅,每一条都是从员工的一线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白敏记得,有一次她看到客人在客房留下的有关中山陵的便签,判断这是来南京旅游的客人,便专门为她设计了一套旅游攻略。如今,为客人制定旅游攻略也成为条目库内的一条了。
今年年初,中心大酒店又对礼仪行动进行了“二维动态”升级,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两个方面全程关注宾客住店的每一个“节点”。酒店还专门设立了迎客送客信息通报群、在店客人有价值信息通报群、客房硬件难题解决群,组成“铁三角”,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并且提供最及时有效的服务。谭秀玲称:“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这是一个从点到面的转变,加速问题解决的同时,也让员工获得自身价值认可,让领导的作用进一步提升。”
创新升级
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酒店市场,作为一家有近30年历史的老牌单体酒店,中心大酒店积极顺应市场的变化,从硬件设施到酒店理念,都在不断进行调整。谭秀玲认为,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服务,因此,中心大酒店的创新便从管理层开始。
“向下替代”是中心大酒店管理创新的一个突破。谭秀玲坦言,老酒店总会面对一些硬件问题,除了每年投入700多万资金去调整完善外,采用“向下替代”的方式,即让管理层到一线去体会客人的感受,那么他们就会寻找到最合适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以房间小的问题为例,管理层到一线体验后,总结出了一段“入住一房间,拥享一座城”的解说词,让客人既能理解房间相对较小的原因,也能感受到房间设计的故事。同时,酒店还针对管理层推出了“五在”理念,要求其“在现场、在管理、在服务、在做最困难的事、在起推动作用。”如今,酒店关于“房间小”的反馈每个月最多只有两三次。
中心大酒店在其他方面的创新同样可圈可点。“午餐223份、晚餐109份,销售前五名的有皇家虾仁饭、小炒黄牛肉、龙虾饭……”在谭秀玲的工作群里,酒店当天的外卖销售情况一目了然。据悉,酒店目前一年的外卖销售额可达300万元。
在新人培训方面,中心大酒店的灵感源于新加坡樟宜机场的“机场脚印”培训法,让培训的内容更加直观简约,大大节省了酒店培养新人的时间和精力。
称贤荐能
与酒店的创新升级一样,人力资源同样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谭秀玲表示,目前酒店行业不得不面对酒店员工及管理骨干平均年龄上移、服务业教育背景稀缺、平均工资吸引力下降等问题,为此,南京中心大酒店做了诸多探索。
谭秀玲认为,南京中心大酒店对于普通员工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礼仪大使”这个称号,300多位员工均可参加每三个月一次的“礼仪大使”评选,40余个星级“礼仪大使”及可观的福利待遇激励着每一位员工都尽最大努力坚守岗位。从一线员工到客房总监,白敏用了十年不到的时间,她认为自己是被客人“夸”出来的,而这背后,也少不了“礼仪大使”的激励。
对于新员工的培养,酒店更注重管理层在“向下替代”的过程中,把工作理念传递给新员工,同时也发现值得培养的员工。
南京中心大酒店还格外注重留住老员工。谭秀玲认为,从酒店基层提上来的人,对酒店的文化根基有着更深的理解,在不同平台的作用下,会越做越好。酒店副总经理孔德强便是多位与酒店共同成长的员工之一,从1991年中心大酒店试营业时便来到这里的孔德强,当初只是一名安保人员。孔德强感慨:“在其他酒店,最多能成为酒店安保部的负责人。但在这里不同,酒店对员工一视同仁,愿意发现、培养、发挥员工的长处,让所有人都有发展机会,从而让员工在酒店发光发热。”据了解,南京中心大酒店员工流动率由2007年的18%逐年下降至10%以下,走出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