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经济的生态文化意境
2019-05-27
浙江在线杭州5月27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谢眺眺)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明确这一体系由五个子体系构成,其中包括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和“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这两个子体系之间具有高度关联性,生态文化与生态经济的融合发展、相互促进是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必将以生态文化作为其品牌竞争力的根源,而生态文化也必将在生态经济诸形态的发展中丰富自身,真正体现“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而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建设美丽中国。
在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依托生态宜居优势成长起来的乡村民宿经济,不仅激活了乡村资源资产要素,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了乡村生态产业发展,拓宽了创业增收渠道,而且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培育了浓厚生态文化氛围,提供了丰富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乡村民宿经济既展现了生态经济的内在属性和发展优势,也诠释了生态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时代需求。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领会乡村民宿经济的生态文化意境:
绿水青山成为最重要的精神需求对象。优美生态环境是现代社会评价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人们不仅从身体健康层面理解自然,而且提升到精神世界的高度审美自然,成为当下的一种热文化现象。乡村民宿集绿色农产品、简单宁静生活、美丽生态环境于一体,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度假、生活,在绿水青山和生态宜居环境中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境界,感受自然界对于美好生活的价值意义。可以说,乡村民宿经济是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最佳呈现方式,它兼具家园经济、田园经济、休闲经济、美丽经济的内涵、属性和优势,这种新业态充分利用了城乡生产要素、生活要素、自然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在供给端满足人们的新需求。民宿经济发展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为乡村振兴所作的经济贡献,更体现在创造和利用优美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
民宿经济源于乡村生活的文化记忆。新时代是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时代,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以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美丽乡村及其发展成效必将让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融合得更加紧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在享有城市生活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文化记忆,离开越是久远,情与思越是迫切而深刻,这是乡愁,是精神文化上的“返乡”情结。人们留恋乡村生活,为的是心灵的休憩与宁静,为的是追寻自身自然本性之真、之美,这是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思及存在”这一本质性力量的体现。在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内在张力关系中,城市化助长了“逆城市化”,现代性增进了自然性,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和乡土文化的追忆,成为新时代的文化象征和精神旨归。乡村民宿经济正是源于这样一种乡村生活的文化记忆,源于回归自然生活方式的时代敏感性而产生和成长起来的。
乡村民宿经济彰显生态价值观念。在德清莫干山镇,“洋家乐”民宿已成为国际品牌,在其带动下形成的特色民宿集聚区,成了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里的乡村民宿重在生态环境优势、地方文化特色、乡风文明融合中彰显自然生态价值,从设计理念、建造风格、管理过程、经营方式上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化因素作为民宿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让游客在绿水青山之间感受和领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意义。这种实践上的促进,使人们更加充分地理解了“优美生态环境是真正的奢侈品”“绿水青山没有替代品”的内涵和境界,更加深刻地领会美丽经济、绿色发展是以生态价值观念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为前提的,只有将生态价值观念全面融入生产生活之中,才能建设好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
乡村生态文化强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民宿经济促进了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其实践效应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教育创新等领域。在德清莫干山镇有不少农村成立了村级民宿联盟,村内各家民宿秉持共同体理念、抱团发展,提升村内民宿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增强了互帮互助、诚信友善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氛围。在民宿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的村落,绿色治理能力相对较高,“三治”融合促进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更足。城市居民选择乡村旅游,感受民宿特色,体验乡村生活,不仅仅是一次消费活动,更为重要的是领会生态文化的价值意境,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确立生态价值观念,养成绿色生活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讲,乡村民宿经济具有很好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单位: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湖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