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云阳花屋
2019-04-10
4月5日,清明,晴。
云阳县桑坪镇正街比往常更热闹,回乡的人就一个目的:祭祖。
当地28岁的年轻兽医邓高付,也打算在这天回一趟老家。
他没想到,我们这天会来。他说,除了文物保护单位人员和少数摄影爱好者,他的老家几乎没有游客。
下午2时左右,邓高付揣上钥匙,带我们去参观他的老家。
“老家的钥匙总共配了多少把?”
“没统计过,也没法统计。这样说吧,仅是桑坪镇的邓姓就有3000多人,都是我的家人。”
3月初,我们从云阳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邓氏民居上榜。那里,便是邓高付的老家。
“花屋”隐匿绝壁深处
在桑坪镇长坪村,这座古民居被当地人称作“花屋”。
要不是女儿在镇上读书,邓高付不会离开老家去镇上租房。他有一辆面包车,从镇上驱车去老家5公里路程,要是遇到下雨天,他回一趟老家得花近1小时。
邓高付说,通往老家的路,如今建起了机耕道,路况仍是不理想的,尤其是道路狭窄、凹凸不平、陡弯极多。“雨天,车轮一旦陷入泥坑,就麻烦了。”
还未上山,我们就被邓高付这番话吓了一跳。果然,如邓高付形容的一样,路况很不佳,甚至可用惊险来形容。更可怕的是,有的路段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不过,越往深处走,风景越秀丽壮美。沿线的楠竹成片向上生长;野山楂树红得娇艳,静静绽放在崖壁上;李树成林,白花花一片,素雅清新……
唯有亲眼所见才有所体会,当地人口中的“花屋”,真是藏于绝壁深处、花海之中。
青釉瓷片装饰门楼
远望邓氏民居,第一眼便可判断,这是一座典型的徽式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木架构为主。
邓高付曾请教过老工匠,古宅大面积采用的是火砖,曾在高温火窑中炼制,特点是耐风化。而古宅地基,采用的则是坚固无比的砂石条,多属就地取材。
见有人来访,一位老人背着手小跑过来。“各位从哪来呀?”老人试探性地问。得知我们来意后,这才放下防备。
老人名叫邓宏平,64岁,也是这座古宅的后人。
“你看,烽火垛子墙,专门用来防棒老二(强盗、土匪的旧称)。”邓宏平说,这座古宅的门楼也称门罩,面阔5米多、通高8米多。门楼大部分为坚石制成,设计用意就一个,避火。
这座古宅的门楼檐脚很是讲究,由精美的石雕作装饰。门楼横坊上,刻有雄狮雕饰,形象生动。邓宏平说,早年门楼前还有两座金狮朝拜,如今已去向不明。
除了4扇寿字型石窗,门楼石墙的顶端布满了彩绘、灰塑,部分墙面采用了碎青釉瓷片作装点。
这类独特的中国风装潢设计,造价不菲。“毫不夸张,这座古宅在重庆整个乡土建筑中,都属珍品。”邓宏平说。
只是,墙体斑驳的裂痕,还是躲不过岁月的侵蚀。
古宅主人是戏迷
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邓宏平认为,祖先的身世不凡。
细看门楼顶部的砖雕,串联着30余幅画像,有人物、花卉、山水等。邓宏平曾听父辈谈及,这些砖雕与清朝嘉庆年间,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故事有关。
通常来说,古宅内建戏楼是常见的。但在这儿,戏楼却与门楼并排而建,开门见山。
“听说,祖先曾请了一支戏班住在家中,包吃包住。戏楼上曾设有钟楼,里面挂着一块大洋表。据说每到整点,表中的布谷鸟便会发出清脆的鸟鸣。”在邓宏平眼里,邓家祖先无疑是热爱戏曲之人,对艺术生活有所追求。同时,祖先们接纳西洋文化,将中西文化一并注入古宅内。
进入古宅,八卦形石板铺在正中,雕花木扇迎面而设。开敞式天井下,设有四方排水沟渠。可以想象,院内雨水不致流向屋外,顺势纳入天井之中。邓宏平认为,这番设计与祖先忌讳财源外流有关。
正对戏楼的是正屋,邓家祖辈在此观戏,同时也在此招待来客。而今,正屋成了空房,黯淡无光,早已没了昔日的辉煌。正屋两旁的厢房,均用高墙围起。若不是在镇上租房,邓高付就住在其中一间厢房。
“老家冬暖夏凉,夏夜盖被。”他是深有体会的。
相传两猪槽曾装满金银
这座古宅,面积约1500平方米,镇宅之宝,竟是两个六尺长的猪槽。一个保存在宅后,已长满青苔;另一个被邓宏平搬至自家门前。
“两年前,我请了8个壮汉抬回家。”邓宏平如今将之当成了蓄水池,猪槽内装满了清澈的山泉,他期盼着,猪槽的灵气会为他和家人带来福运。
据当地镇政府资料搜集显示,桑坪邓氏祖籍湖北,于清康熙中叶迁入云阳县,始迁祖名不详。邓氏子孙在云阳、奉节多有名籍,产生了不少文武举人、贡生,盛于一时。这幢“花楼”由邓氏迁云九世孙邓作舟所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据邓氏后人口传,桑坪邓氏的始迁祖为开辟一块荒地,在长坪村曾挖出一鼎罐和两个六尺长的猪槽,猪槽中装满了真金白银,从而才有了如今的邓氏古宅。两猪槽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
邓宏平说,听父辈口传,祖先曾有一匹红马和一只信鸽,红马白天独自外出赶集,晚归;信鸽一日千里,一心向主。至于邓氏为何在绝壁深处选址建宅,邓宏平推测,祖辈或许把这里视如宝地,毕竟当地土地肥沃、春暖花开。
目前,云阳县文物保护部门已对这座古宅展开调研,将制定措施加以保护。
由于目前古宅一带道路不便,安全起见,建议驴友们少安毋躁。邓宏平说,待来年李花绽开时,他乐意为大家作导游。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文 李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