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事儿群里喊我
2019-03-21
有居民在微信群里说邻居出租了房屋,赶紧联系片警走访现场,入户登记;有居民在微信群里反映楼道里有人堆物堆料,赶紧上门去协调居民清理;有的居民反映暖气不热了,赶紧联系热力人员检查……一件件事情看似小,却着实让居民有了参与感和获得感。
方庄办事处党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文可以说是方庄地区楼门微信群的“救火队员”,他不仅负责联系芳古园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的10个楼群、70多个楼门群,还要随时处理地区500多个各种群里的问题,有“着急上火”的地方他都要赶去“扑救”。
微信群里会聚了各式各样的居民,难免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一次,一位社区干部在自己包干的楼门群内发了一条微信,向一位80多岁的老志愿者致敬,还发了一张老人戴着志愿者袖标站岗的照片。群里一位居民就发牢骚,说社区和志愿者在作秀,措辞也很不礼貌。
这时,“救火队员”周文上了,他先找社区了解情况。原来那位志愿者已经在社区志愿服务了十几年,虽然现在岁数大了但是身体还很好,一到社区有巡逻、执勤等志愿活动,老人就主动参加。其实社区已经不再给老人安排“任务”了,而是尊重老人意愿让他自主参与志愿活动,发微信是想对老人表示感谢。
了解情况后,周文赶紧加了那位发牢骚居民的微信私聊。他将情况向居民解释清楚,居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理智,向老人道了歉。后来周文发现,这位爱吐槽的居民也开始参与社区事务了。
还有一次,一个楼门群内一位居民突然发了一大篇信息,批评社区环境,言辞激烈,但是事情说得并不具体,很多都是发泄性的语言。
周文又开始“救火”了。“感谢您对方庄社区环境的关注,我们希望您能够详细反映一下环境问题,也能促进我们解决问题。”加了对方的微信,周文发去了这样的话语,可是对方却直接回了句“我没什么可说的”,之后就不再回复他的微信了。过了大概3天,周文忽然又收到他的微信了:“小周同志,我能和你说说社区的问题吗……”周文赶紧回复“没问题”,这回居民反映的都是具体问题了:垃圾桶放置不合理,流浪狗没人管,还有乱停车……周文马上联系社区和相关部门进行了解、解决……有的是马上做,有的是告知解决进展。看到了实际效果,周文过了两天就收到了居民微信:“你们还真挺有效率的!”
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刚入群的居民,有些是带着问题进来的,有了问题就解决问题,得到回应后,居民迅速地融入群中,完成了从“你们怎么样”到“咱们怎么样”。周文说,看着一个个楼门微信群从集中吐槽反映问题到居民与社区、物业形成信任关系,再到处出“掌上四合院”的感情,他特有成就感。
张宏艳是方庄芳群园的居民,路过社区变电箱时发现了一处安全隐患,在变电箱的角落里堆放着大量的杂物,稍不注意就会引发火灾,随手拿起手机,拍张现场图片,发到社区微信群,不到10秒钟群主回复收到,马上安排人员解决,仅仅5分钟之后,保洁保安人员就赶到了现场,大家共同动手清理,不到10分钟,杂物被清理干净,安全隐患也得以排除。相比以前,时间大大缩短了,物业人员还用手机拍下照片,并把处理后的结果再次发到群里,反馈给居民,这件事才算做完。“有了这个微信群,我们居民的参与感更强了,社区的事就像我们自己的事一样。”有了更多的参与热情,对于社区里的大事小情百姓们也更加热心了。
本报记者 孙颖 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