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酒店资讯

森林进城:大尺度森林绕北京 小动物与人共享林荫

2019-03-07

  通州运河大尺度绿化。 何建勇摄

  本报记者 王海燕

  上个月,美国宇航局在社交媒体上向中国致谢,因其卫星收集的数据显示:过去17年里,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占到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

  与之相对应,中国林科院正在开展的调查研究显示: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北京、上海、南昌、深圳等多个城市绿化率不降反增。尤其是城镇化率高达86.5%的北京,大尺度造林让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在短短4年时间里增加了10个百分点。

  2018年,北京造林模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森林与可持续城市”的15个范例之一,向全世界推介。

  这成果来之不易。

  一座世界超大型城市,如何做到既快速发展,又不吞噬宝贵的生态空间?在春季造林即将启动之际,让我们走近“中国绿”的北京贡献。

  1

  大尺度森林绕北京

  道路,田野,市镇,村庄,还有镶嵌、环绕其中的大片大片浓墨重彩的林地——当今,外地游客乘坐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时,视野中总少不了这样的风景。“环城皆林也”,北京的第一印象由此诞生。

  然而在七八年前,这样的景致是看不到的。

  “过去北京大规模造林主要集中在山区,平原地区成片的林子很少,以行道树、防风林带为主。”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介绍,即使把房前屋后的散生树木全算上,2012年以前北京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也才14.85%。

  森林集中在山上,人口稠密、城镇聚集,最需要绿色来滋养,并提供各类生态产品的平原地区,反倒难觅大尺度片林。这恰是发展带来的困境:城市在扩张,人口在增长,产业在聚集,仅占市域面积38%的平原地区,多年来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黄金宝地”,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空间去承载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林地。

  “去国外旅行过的人,很多都羡慕巴黎、莫斯科、伦敦、东京这些被森林环绕的大都市。事实上,北京也有这样的潜力。”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国家林草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成说。10多年来,他曾多次向北京市建言,建设环城森林,把森林引进城市。

  2012年,“雾霾围城”让北京市委市政府重新审视平原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为扩大生态承载力,是年初,北京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正式启动,全市计划用5年时间在城市中心区外围、新城与新城之间、平原地区新造林地100万亩。

  如此规模的平原造林工程,北京前所未有。事实上,仅仅4年时间,全市就完成造林105万亩,植下乔木5400多万株,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不到15%增加到25%以上,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就在2018年,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工程又开始启动,但这次不仅仅是在平原,绿化造林覆盖了中心城区、新城、浅山区等市域内的各类区域。

  “先后启动的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大大优化了北京森林生态格局。”邓乃平介绍,借鉴国外著名森林城市的建设经验,北京这些年造林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尺度”,即连方成片地种植。首轮百万亩工程,就使得平原地区万亩以上林地增加了23个,千亩以上林地增加了210个,百亩以上林地增加了1931个,大大改变了平原区“林带多、片林少”的资源结构。

  环城林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过去,北京环城也有林,分别是四环至五环的一道绿化隔离带和五环至六环的二道绿化隔离带,建设于2000年前后。两道“绿隔”如两串翡翠项链,环绕在中心城区外围。但是相比于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还是显得纤细、单薄了些。

  在进一步完善两道“绿隔”的基础上,先后启动的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把环城林带的“环”向西北扩大到山前浅山带,向东南扩大到与河北、天津交界的市界范围,成为“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的一部分。

  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擘画了未来北京市域“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绿色空间布局。

  其中,“一屏”就是山区绿色屏障;“三环”为“一道绿隔城市公园-二道绿隔郊野森林公园-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五河”,是以拒马河、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泃河为主构成的河湖水系;“九楔”为平原区九条连接中心城、新城及周围区域的楔形生态空间。

  围绕这一空间布局,北京的大尺度造林项目将在今后几年持续推进。新造林与原有林地连接成片,一片片蓊郁苍翠的林海拱卫京城;以水系和道路为纽带,一条条绿色廊道连通曾经的“生态孤岛”,森林与城市逐渐融为一体。

  按照造林计划,到2022年,北京市域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接近发达国家大都市的水平。

  2

  啃“硬骨头”挤出造林地

  在北京这样一个大都市里,增加两个100万亩新造林,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地从哪里来?

  这也的确是北京大尺度造林面临的最大难题。

  春季造林在即,不妨去地头转转。

  大兴旧宫镇,一块500多亩的造林地已经准备就绪。为抑制扬尘,地面上苫盖了绿色的无纺布。掀开无纺布的一角,可以看到一块块尚未完全清理出去的碎石瓦砾。“过去这一片都是各村的工业大院,这几年结合疏解整治,全部腾退。今年,镇里要把这块地建成旧宫镇城市森林公园,恢复数十年前绿荫覆盖、稻荷飘香的美景。”旧宫镇镇长庄卫华说。

  在大兴、朝阳、昌平、通州、海淀、丰台等区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拆出来的造林地,比比皆是。地面上,以前有的是镇村工业大院,有的是秩序混乱的建材批发市场,有的是数十年拔不掉的违建“钉子户”,有的是制造污染的工厂厂房……

  拆,意味着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阻力和难度之大,可以想象。为造林,各区镇街硬是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让出宝贵的空间“留白增绿”。

  在朝阳十八里店乡,小武基公园正在建设中。公园所在地过去是一大片市场和出租大院,2017年十八里店乡在地块上疏解出19个出租大院、51个“六小门店”企业,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0万平方米。走进这座公园,你会发现正在修筑的园路上铺着一层红色、青色的小碎石,“这是拆除后的建筑就地粉碎再利用的结果。”公园设计人员介绍。

  把建筑垃圾应用到公园道路、铺装广场的建设中去,这是北京市在造林工程中的有益尝试。2018年,全市造林绿化共利用建筑垃圾和资源化处理再生骨料及衍生品480余万方。碎石瓦砾,见证着过往的历史,它们以别样的姿态融入到地区未来的发展中。

  更多的造林地来自于荒滩、砂石坑,经济效益低下的农田、藕塘地。

  曾经久攻不破的北京“五大风沙危害区”,在首轮平原百万亩造林中,得到了彻底的整治。怀柔潮白河两侧,过去因为大量采挖砂石,河堤西侧形成了总面积6000多亩的深坑,最深处达80米。每到春秋多风季节,沙尘四起。经过数年的整治,大砂坑全部披上绿装,夏天林下盛开的大片花草,让这里成为“网红”级的景观游憩地。

  通州马驹桥一带,低洼的藕塘地经过改造,成为有林有水、林水相依的森林湿地。夏季,成群的白鹭翻飞于清浅水面之上,给森林带来了灵动气息。延庆蔡家河流域,政府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低效农田纳入造林范围。7年过去了,如今的蔡家河已是北京最大的生态景观林所在地,3.8万亩集中连片的新造林,既磅礴,又多姿。

  今年,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继续推进。全年计划完成新增造林绿化25万亩。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世园会周边、冬奥场馆周边、新机场高速沿线及周边等都是大尺度播绿的重点区域。特别是新机场高速沿线,今年将完成绿化造林2.2万亩,与近几年营造的原有林地连接成片,未来将形成“穿过森林去机场”的大美景观。


分享到

旧酒店如何改造才能重新赢得市场
尼泊尔旅游胜地滑翔伞事故频发

点击查看更多

温德姆Q2收入同比增长近六成,大中华区业绩接近2019年水平
酒店业如何为新客户群匠心打造新服务从而提升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