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艺龙能否开门大吉:“祥”龙十八掌带来的致命进击
2018-11-26
同程+艺龙+二零一八=击向资本市场的奋力一掌。
2004年,在苏州大学一间9平方米的破旧的教工宿舍,同程悄无声息地出生。同在这一年,艺龙已然黄袍加身,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时风头无俩。
为打出这一掌,吴志祥引领的同程已酝酿了14年。回顾其他OTA从创立到(首次)上市的时间,携程用了4年,艺龙用了5年,去哪儿网和途牛都用了8年,相比之下,同程算得上真正的大器晚成、厚积薄发。
距离最近一次OTA扎堆上市(2013、2014)已过去近五年。在看似高潮已过的今天,同程艺龙的上市,为什么显得如此重要?
OTA上市的结业式
在几家主要的OTA中,同程虽然是最后一个上市的,但很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风向标。
OTA曾有过两波集中上市高潮。第一波是在2003、2004年,携程、艺龙先后登陆纳斯达克,并在此后形成近十年的双雄争霸格局。第二波发生在2013、2014年,正值美股市场掀起一波中概股热,去哪儿网和途牛也接连赴美上市。
身处热潮中,同程也很早就开始谋划上市。早在2012年,同程网就曾启动A股创业板上市计划,但当时恰好赶上国内暂停新股发行,同程的上市计划受阻,暂时放弃了国内IPO。2014年,在获得腾讯等三家机构5亿元投资后,吴志祥曾在内部邮件中表示,公司的目标仍然是独立IPO。此后,同程不时会传出筹备上市的传言,但总是扑朔迷离,直到今年才真正坐实。
虽然筹备过程曲折漫长,但这些年间,同程的资金状况一直处于良好状态,来自腾讯、万达、携程、华侨城等巨头的大笔投资接连不断,所以似乎也并不急于上市。
同时,这几年中,同程也目睹了OTA市场格局的风云变化,以及在股市上的波折命运。艺龙、去哪儿网先后并入携程,并先后于2016年、2017年完成私有化,从纳斯达克退市。在国内股市,新三板一度成为在线旅游企业追捧的对象,但热闹了没两年,就迎来了一波退市潮。比如驴妈妈2015年底在新三板挂牌,但仅仅一年之后就宣布退市。
与这些波折相伴而生的,是在线旅游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经过2013年前后激烈的价格战,以及一系列并购与投资,携程在OTA中的压倒性地位基本形成,不计成本地以利润换规模的发展模式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