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被收购仅仅是一次酒店业的并购吗?
2016-04-06
清明节刚过,酒店业就传来了一桩联姻的消息。
4月5日,首旅酒店集团公告称,对如家酒店的私有化购买交易已经完成,如家酒店正式与首旅酒店(开曼)完成合并。交易完成后,如家酒店集团将成为首旅酒店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意味着如家将正式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
其中的纵横捭阖、优势互补就留给行家们去细细品评。我们今天就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看这次合并背后又预示着什么?
毕竟经济型酒店是老百姓衣食住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行业的兴衰一定能在某种层面给我们以新的启发。
【如家的发家史】
2001年8月,携程旅行网正式成立唐人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主攻经济型酒店市场;
2001年12月,公司正式将“如家”定为品牌名,并注册商标;
2002年6月,第一家如家酒店——上海世纪公园店开张;
2003年1月,“如家”第一家特许经营店签约,同时也成为国内酒店品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许经营案例。
2006年10月,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HMIN);
2007年10月,“如家”以3.4亿元人民币收购“七斗星“;
2008年2月,“如家”酒店总数突破500家;
2008年12月,中端品牌“和颐”酒店第一家店在上海漕宝路开业,如家酒店集团正式成立;
2010年3月,“如家酒店”被列入纳斯达克中国指数成分股;
2011年5月27日,如家酒店集团在上海宣布,集团正式签署了收购莫泰168国际控股公司(以下简称“莫泰168”)全部股份的协议;
2012年4月10日,媒体曝出《如家快捷酒店被曝脏毛巾擦完马桶再擦茶杯》,引发行业震动;
【“如家”诞生并高速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1、细分市场的出现;
坊间流传的“如家”诞生的原因是:携程网创始人季琦2001年发现有网友经常抱怨好的酒店太贵。而为什么消费者不愿意去订便宜的低端旅馆呢?因为卫生条件实在太差。于是满足这一类对住宿有基本要求,但却无力承担高额房价的消费者便成为“如家“的主攻方向!
2、迅速提炼并满足消费者的痛点;
大家住酒店,如果只是为了过夜,那么需求其实很简单:一个比较安静安全的房间,一张干净的床,能够洗个舒服的热水澡,仅此而已,如果还能来点小惊喜,那简直就是超值了!如家正是通过一个个这样的小细节满足甚至超越了消费者对于均价不到200块的酒店的期望!具体有多少细节,就不多说了,毕竟大伙儿应该都住过!
3、采用连锁复制经营模式快速扩张;
“如家”并不是中国的第一家经济型酒店品牌,却是采用连锁经营的第一家酒店品牌。有一段时期内,“如家“体系内同时存在着直营店、特许经营店、管理合同店以及市场联盟四种形态,这样的模式使其迅速超越“锦江之星”等前辈,形成了规模效应,紧接着跟上培训体系、采购体系、预定系统、会员系统等等,从而建立了牢不可破的竞争壁垒。当然,与之对应的负面影响就是品质控制越来越难。
【“如家”被收购的大背景】
随着规模的扩张,经济型酒店的低利润与管理成本的不断上升已成为越来越不可调和的矛盾。
从财报上来看,如家2015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8.56亿元,同比小幅下滑1.1%,但净利润仅为1.45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0%。而作为经济型酒店关键盈利能力指标的RevPAR(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如家”在2015年一季度就同比了下降5.5%。
这个时候寻求资源整合,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就成为“如家”一个必由的出路!
这个理由看起来确实非常充分!
但我们还是要问,为什么曾经风头一时无两的“如家”,业绩会下滑如此之快?
【“如家”被收购的另一个必然原因】
说到这儿,不得不问众多80后一个问题:你上一次住“如家”是什么时候?
我们也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一二线城市中,大学毕业4年内,是“如家”酒店消费的高峰期,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如家”便不再是出差或旅行住宿的首选!
我们要说的是,“如家”业绩下滑最终导致被收购的另一个深层原因就是中国目前主流消费群体的更迭以及目前主流消费群体对优质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正如“如家”的诞生是因为十多年前消费者对住宿需求的改变,现在“如家”被收购,走完一个轮回,也恰恰是新时代服务升级的必然趋势!
随着80后成为社会的主流力量,90后开始崭露头角,这一代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廉价已不再是消费时的第一考量,差异化的体验开始成为刚需!
【一点点启发】
国家在各个层面强调“供给侧改革”,我们窃以为,这个改革不单单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是服务业的升级创新!我们回过头看看我们身边的服务业,已经有先行者开始行动,例如铂涛集团与希尔顿合作的“希尔顿欢朋酒店”,东呈酒店集团与万豪集团合作的“万枫酒店”。满大街的星巴克咖啡,也开始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升级部分门店为“星巴克臻选”,主打精选咖啡豆及手冲咖啡。
当身边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从事服务业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开始问问自己:
我们的服务模式能够满足越来越年轻的消费者的需求吗?
我们的服务该如何升级?
是主动开始还是被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