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主动“弃星” :真转型还是仅仅脱掉马甲?
2016-01-11
福建省旅游局近日公布了2015年全省33家被“摘星”酒店名单,泉州有2家三星级酒店和7家二星级酒店、宾馆。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摘星”酒店发现,原来,不只有被“摘星”,还有主动“弃星”的。
出于设备设施老化、消防隐患、软件服务不达标以及未参加三年复评等原因,部分酒店被“摘星”本无可厚非,可还有一些酒店主动“弃星”就很耐人寻味,如果真的只是为了节约成本那再好不过,怕就怕这背后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难言之隐”。
弃星为何能节约成本?这与相关部门在评定过程中拖沓冗长的审核程度,以及酒店应付检查和审核而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有很大关系。当年在不合理的商务消费和公务消费推动下,五星级酒店出现爆发式增长,本就属于畸形发展。如今在反腐的高压之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严控会议费支出已经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严重依赖于公款消费而生存的高档酒店,出现经营困难的境况也自然在所难免。在为国家反腐政策叫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慎防酒店“弃星”的行为成为腐败的弃车保帅之术。
诚然,我们不能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市场本就有自我调节功能,畸形发展并非酒店业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从这个角度上说,酒店主动“弃星”也能看成是其“洗心革面”。酒店主动调整市场战略,将目光投向更广大的普通消费者,通过“弃星”实现由高端酒店向大众消费酒店的成功转型,或者放弃暴利,以更实惠的价格适应政府会务要求的转变,这不但是一件好事,而且展现出管理者的经营智慧和长远眼光,有助于酒店业顺应大势、回归民生本位,迈向和谐正常的发展之路。
然而,如果酒店“弃星”后仍维持高价经营,想脱掉马甲继续抱公务消费的大腿,那可就不得不防。诸如“矿泉水瓶装茅台”、“小食堂里吃鲍鱼”之类障眼法必须坚决查处,严厉打击。而且,这些酒店一旦取消星级标识,就意味着不再归旅游部门管辖,物价部门能管的只有酒店的价格变化是否合理。相关部门还得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不能让这些“弃星”在放养中放肆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