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热背后的奢华酒店发展隐忧
2012-10-24
中国摩天大楼建设热情高涨,新的摩天楼不断如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2012中国摩天城市报告》显示,国内现有摩天大楼470座,十年后预计1318座,比2012年增长近三倍。英国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年初报告指出,要特别关注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热潮,未来6年中,全球在建的124栋摩天大楼中有53%位于中国。而美国目前摩天大楼总数也只有200座左右,在建及规划的摩天大楼只有30座,但中国仅武汉已建、在建、待建的摩天大楼已达51座,贵阳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已达22座。
奢华酒店与摩天大楼就如一对孪生体,一座座奢华酒店与摩天大楼相伴而生。酒店、写字楼、综合体和居住型物业等类型的摩天大楼中,摩天大楼本身就是酒店的,如423米的芝加哥王牌国际饭店(Trump International Hotel)、330米的朝鲜柳京大饭店(Ryugyong Hotel)、321米的迪拜帆船酒店以及国内高328米的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等;摩天大楼综合体往往集高端写字楼、商业、酒店、公寓、观光娱乐、会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奢华酒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东地区的摩天大楼更是如此。粗略统计,国内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九成都配置有奢华酒店,天津中国117大厦还配有一座奢华酒店和一座标准五星酒店。
摩天大楼由于其功能需要往往需配置住宿设施,而只有奢华酒店才能满足其档次需求和与其巨额投资相匹配。鉴于摩天大楼是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地标性建筑,地理位置优越,形象和定位高端,聚集人气、资源和向周边的辐射力强,有着巨大的宣传效应,其也往往成为奢华酒店选址的首选目标。
摩天大楼建设热潮折射奢华酒店投资隐忧。若以美国为参照系,我国摩天大楼建设已呈现泡沫。安德鲁·劳伦斯的“摩天大楼指数”预示着,摩天大楼的大规模建造与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有着“不健康的关联”。这也提示我们,随摩天大楼热潮迅速涌现的奢华酒店是否也出现过热。依摩天大楼数据推测,国内与摩天大楼伴生的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奢华酒店有近400座,10年后将达到近千座,如果再加上以其他形式建造的奢华酒店,规模将十分惊人。但摩天楼和奢华酒店“大跃进”很大程度上是在当地政府的政绩工程需求下被动进行的,能否成功最终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看消费者是否买账。在一线城市,现实需求可能会相对有保障;但在二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需求规模恐难以支撑大量奢华酒店正常运营,也会对现有高端酒店经营形成挤压。
大批奢华酒店的兴建也凸显奢华酒店运营管理矛盾。目前国内奢华酒店的管理基本为外资酒店集团的顶级品牌所垄断,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柏悦酒店、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季酒店、深圳京基100大厦的瑞吉酒店、南京紫峰大厦的洲际酒店等等。业内开始呼唤国内高端酒店品牌的崛起,几家国内酒店集团的行动让我开始看到希望,总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已计划采用锦江酒店最新推出的J品牌,绿地集团计划未来在系列绿地中心摩天楼采用自己创立的高端品牌铂瑞。
摩天大楼中的奢华酒店运营管理可能还存在着其他问题。譬如,摩天大楼的建造与运营,打着深深的工业化时代烙印,存在对城市造成光污染、耗能高、对火灾等安全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显然与当今酒店业所倡导和推行的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时代潮流不合拍。但既然木已成舟,我们下一步更多需要思考的可能应是如何支撑和确保这些奢华酒店能够平稳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