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玩乐全球

一百多年前刻在贝叶上的文字 使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得以延续

2018-06-02

  在西双版纳,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村寨,佛塔佛寺特别多,享有“塔乡”的美誉。西双版纳最著名的佛塔群就是曼飞龙佛塔,位于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村北的一座小山上。因塔身洁白,也被称之为曼飞龙白塔。塔群共九座,塔身为多层葫芦形,这在内地极少见。

西双版纳

  佛亭是佛寺的一种外形似塔的附属性建筑,它代表着佛寺等级的高低,凡历史悠久、等级较高的佛寺则建有波苏。亭最顶端是莲花华盖及一杆风铃,微风传过,一片悦耳之音。这造型精美的佛亭,就掩映在枝繁叶茂的百年菩提树下。

西双版纳

  傣族是西双版纳唯一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这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地方,他们骄傲的不只是文字本身,还有文字的载体。刻在贝叶上的佛经就是带有些许传奇色彩的贝叶经。

哈尼族文字

  贝叶经的传说透着傣族人的幽默与自信。他们说,傣族、哈尼族、汉族的人一起到西天取经。汉族把学到的抄在纸上,哈尼族把学到的写在牛皮上,而傣族则把经文刻在贝叶上。返回的路上,过河时,船翻了,经文都被水泡湿。当他们把经文摊在河滩上晒干时,刻在贝叶上的文字虽经水泡过,但字迹清晰。

哈尼族文字

  抄在纸上的经文变成了鸟脚趾形状,这就发展成汉族的象形文字;而写在牛皮上的文字,经水泡后已经完全看不清楚,牛皮也被煮来吃了,这样哈尼族就没有了文字。

哈尼族文字

  傣文的“纸”,主要就是“绵纸”和“贝叶”。绵纸用生长在西双版纳的构树皮作原料,以一般手工造纸的工艺制作而成的,纸张洁白且韧性好。100年前用绵纸记录的文书,字迹还清晰如初,而防潮、防腐、防蛀的贝叶则更为传奇。

哈尼族文字

  在勐景来一间“造纸”作坊,只见一位中年男子头戴蓝色便帽,身穿傣族的无领衫,正在一个土陶钵里煮采集回来的贝棕叶片,从棕榈科的贝棉叶片变成一片可用于书写的贝叶,可不是那么简单。

“造纸”作坊

  首先经煮、晒、压等步骤,修整后整理成册,并在册的两端打上孔,用绳串起,才算完成。在贝叶上书写也非常讲究,必须是用特制的铁笔将文字刻在上面,再用小桐子油拌烟墨刷在贝叶上,文字才得以清晰地显现出来。

“造纸”作坊

  重要的资料,傣族人都会记录在贝叶上。如今的贝叶已不仅仅是傣族文字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分享到

2018欧洲国家消费最低排行榜揭晓 有的比国内游还便宜
世界上最大的金库:探访曼哈顿的地下宝藏

点击查看更多

马耳他恢复国际旅行 多项奖励措施助推复苏步伐
法国卢浮宫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