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玩乐全球

胡锡进:发生大面积教师欠薪 应先把书记市长工资停了

2018-05-29

  @胡锡进:基层教师很不容易。财政再困难,也不该拖欠他们的工资奖金。各地政府都应该对此有鲜明的意志。否则,一旦发生教师讨薪引起的冲突,民心无疑会一边倒地支持教师,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产生很负面的影响。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基层矛盾层出不穷,社会稳定是个脆弱的大系统,各地政府应该切实负起责任,不能让明显有悖民心的事情发生。出现大面积教师欠薪的地方,应该先把书记市长以及班子成员的工资停了,而且要行政追责。

  早前报道

  1.安徽六安教师维权遭警察殴打?警方回应

  2.副省长曾批示解决类似问题,但落实不到位

  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号5月29日报道,5月27日上午9时许,因待遇发放问题,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教师集体讨薪事件,在网上发酵,引发关注,其中有教师与民警冲突的视频和消息传出。

  5月27日晚,六安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关于六安教师维权处警情况的通报》。通报称,六安市金安、裕安两区部分学校40余名教师因待遇发放等问题,到六安市政府南大门聚集上访。接警后,六安市公安局组织警力进行劝导处置。部分上访教师聚集滞留在市政府南大门,拒不听从工作人员劝导,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后在民警多次劝离无效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对少数行为违法人员依法带离现场后,当天下午三点前已全部交由其所在学校负责人带回。

  这不是安徽省第一次发生类似事件。 2017年11月8日上午,安徽巢湖四中等学校约80名教师到巢湖市政府集体上访,要求与当地公务员同等享受“一次性工作奖励”。巢湖市市长张生接待了上访教师代表,并表示会充分吸纳教师的合理建议,给予妥善处理,上访教师表示认可。

  安徽省教育厅曾给该省省政府写了一个报告,题为《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教师一次性工作奖励有关情况的报告》,汇报了巢湖四中的这次上访事件和处理结果,并就“一次性工作奖励”一事,汇报了安徽各地发放的情况。

  报告显示,安徽全省已有13个市发放了一次性工作奖励, 但据《中国新闻周刊》得到的一份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11月17日关于《各地一次性工作奖励发放情况统计表》的数据显示,六安市包括市直、三个区和四个县在内的全部教师,截至彼时,并没有发放一次性工作奖励,而在其他的地市中,完全没有发放一次性工作奖励的还包括淮北、马鞍山、宿州、蚌埠、宣城、铜陵、阜阳、淮南、滁州等市。

  报告说,“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这是《教师法》明确规定的,一次性工作奖励的发放直接关系广大教师的切实利益,目前因个别地区处理不妥,已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突出问题。”

  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特别是在制定一次性工作奖励政策时,应当依法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并积极稳妥选择发放时机,消除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不利因素。”

  安徽省时任副省长谢广祥在这份报告上批示:请教育厅高度重视,指导各地稳妥处置。会同人社等相关部门,研究类似情况关于教师奖励的区别指导意见,依法依规处理。

  多位参与此次讨薪维权事件的教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此次事件的教师大部分来自金安区和裕安区的乡镇教师。他们说,六安市已分别于2017年年底和2018年5月兑现了市直和经济开发区教师的一次性奖励奖金,其他的区县的奖金均未发放。

  此次事件表明,安徽的教师奖励事件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新闻周刊》对六安市公安局和教育局的采访请求,尚未得到回复。

  3.凤凰网评论: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岂能说一套做一套

  文丨胡欣红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如今教师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基层教师工资长期缺乏保障,生活待遇低下,以至于基层教育人才流失严重,“读书无用论”的论调又重新在乡村蔓延。

  为切实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纾解社会阶层流动之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会议要求逐步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强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待遇偏低以及职业前景局限,不仅导致很多优秀人才不愿从教,还滋生众多畸形问题:教师不安心从教;中小学违规补课、乱收费层出不穷;教师队伍“阴盛阳衰”……

  以教师队伍“阴盛阳衰”为例,其影响不容小觑。由于农村教师社会认同感低、待遇低、工作生活条件差,难以吸引家庭“顶梁柱”的男性,很多乡村小学成了“娘子军”的天下。成长过程中缺乏坚毅、勇敢、阳刚等男性气质影响,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来说,其性格养成都容易出现错位。尤其是男生,性格通常会在14岁以前基本定型,如果期间一直都处在女性包围中,容易女性化、阴柔化。

  毫不夸张地说,农村教师队伍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这样的局面倘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变,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进而对整体国民性格带来不利影响。

  关于教师待遇问题,我们立法上并不缺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基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刻认识,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近年来更是频频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大力倡导推进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其中提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拓宽乡村教师来源,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申“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一精神,在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一次被着重提出。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进下,教师待遇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改善,但有些基层地区依然存在罔顾法律、政策规定的境况,从而引发教师罢课请愿之类的群体性事件。最近,湖南武冈和安徽六安就先后传出教师讨薪维权的新闻,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

  明明有法规和政策作为依据,为何有些地方的教师工资待遇依然难以有效落实?这首先说明一些基层政府所谓的尊师重教还只停留在口头上。教育是百年大计,但正因为不能“建功”一时,所以在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下,往往是说起来无比重要,执行起来却是另一套。这种做法不仅寒了教师的心,更让当地教育生态蒙上阴影,最终对当地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其次,这个问题也与教师工资发放机制密切相关。当下,教师工资的发放基本上由地方财政(主要是县级)统筹安排,而地方财政(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捉襟见肘,由此出现挤占挪用现象。相对而言,教师在县级财政支付体系中,人数最多地位较低,容易成为克扣拖欠的首选对象。有些地方官员故意曲解法规,把“工资”解读为“基本工资”,将地方津补贴和各种奖金等大头排除在外。于是乎,在依法保证教师“基本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之后,在占收入大头的地方津补贴和奖金发放等问题上,实施双重标准。

  换言之,要想完全实现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除了地方政府切实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和严肃追责之外,还需要适当改变教师工资发放机制。比如,偏远落后地区的教师工资发放,可以考虑由省级乃至中央财政统筹安排,确保专款专用。

  教育不仅造就孩子的未来,也成就一个国家的明天。一个真正关心教育的社会,应该让教师过上体面生活,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只是“尊师重教”的第一步。

  4.光明日报:无论如何都令人羞耻!

  (作者:许言悟)

  昨天(5月27日)起,有关安徽六安的金安裕安两区及其所辖乡镇的教师向当地主管部门集体讨要被拖欠一年多工资的短视频和其他社交媒体信息在网络快速传布,占居热搜榜首位。

  这些让人不禁泪目以对的教师集体讨薪的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信息颇具震撼力。不说经济发展成就,也不说物质实力基础,甚至也不论教育已成为家家户户念兹在兹的重中之重,只是在扶贫都已进入到入户到人的精准阶段之时,其薪资有国家财政保障的教师,竟然为拖欠工薪而发出公开吁求,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

  拖欠教师工薪,而且长达一年之久,如果被坐实,这种行为不仅违背《宪法》规定及其相关原则,也违反《教育法》《教师法》和《民法》。因之,拖欠教师工薪行为,其背后是拖欠教师工薪者没有一点法治意识的现实,是拖欠教师工薪者所在地社会治理状况的反映。一个地方,只要存在拖欠教师工薪这种事情,人们便可以由此作为观照此地社情政情的逻辑起点。

  安徽六安,有记载的可溯及历史久远。有记载称六安地区成规模的教育(书院)始于宋代。当今声名远播的毛坦厂中学就坐落在六安。这样一个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其文化和文明香火的接续,靠的正是上述那些集体讨薪的基层教师。六安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和文明的香火,之所以千百年来袅袅升腾、绵延不绝,也正是因为在最基层,存在着大量虽自身生活卑微但却矢志为文明接续香火的人。

  可以想象,即使不欠薪,当今财政为六安那些集体讨薪教师所支付工薪,也绝对不是可使其生活达至“中产”阶层的报酬。从社交媒体上集体讨薪教师发表的图文等信息看,这些教师的工薪水平,在当今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也真的不过是把“香火钱”而已。劳者有偿,欠债还钱,这些自古以来的人类社会通行的公理道德,怎么于历史悠久的六安今日,竟然行不通了呢,这其中道理究竟何在?

  令人分外感伤和愤慨的,还是那些短视频和图片中的集体讨薪教师被粗暴对待的情形。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任何接受过哪怕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人,怎么能毫无忌惮地对那些被欠薪的教师出手动粗?然而,也正是这种讨薪及讨薪者被粗暴对待的图景所反映的闭合环链,尤其令人不敢接受:欠薪者以及对被欠薪教师动粗者,他们实际上却都是香火接续的受益者,甚至是受益者中的佼佼者……

  40年前,迈开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步的农村改革起始于安徽。在小岗村农民按上血手印的誓言书上那些歪七扭八的文字中,我们尚能依稀嗅出文明香火的气味。在安徽农民率先出走他乡,以劳动换取报酬的大潮中,我们看到了文明香火升腾的力量。在几千万留守儿童家长,不惜忍受骨肉分离而寄回家中供子女求学生活的费用中,我们找到了文明香火不断的根由。然而,现在,那些要划亮火柴点燃香火的人,那些蜡炬成灰接续香火的人,却因为“香火钱”而无以为续,这叫人于心何忍,于心何安。

  5000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生息接续,可以在甚至偏远蛮荒之地中扎根延续,世代之间,该有多少以接续香火为己任的人。香火在,斯文就在,文化就在,文明就在。不用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只要天经地义的劳者得其酬成为天经地义,文明的香火就能接续。

  5.央视:让被欠薪的教师有个讲理的地方

  这两天,安徽六安的金安裕安两区及其所辖乡镇的教师集体讨要薪水的事,在网上持续刷屏。人们在网上看到不少图片、视频片段,其中不乏教师和民警发生冲突的画面。

  针对此事件,六安市公安局已有官方回应,确认了教师因待遇集体上访的事实,并承诺将调查“网曝六安教师维权遭警方殴打”,如调查属实将依法处理;对于个别网民反映的不符合事实真相的情况,也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现在整个事件还处于“网传”的状态,除了当地牵扯其中的教师、民警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网民确实都还不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但之所以引发网民极大关注甚至愤慨,是因为目前网上呈现出的紧张对立状态,不符合人们内心关于教师的朴素认知。

  且不说尊师重教,是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民族传统。这些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于提高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的待遇,也有相当程度的共识。教师在教育层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基层教育的待遇不尽如人意也是众所周知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要克扣教师的薪水,如果当教师集体讨要的时候,还要遭遇警方的武力“劝导”,舆论表达不满也就在预料之中。

  当然,现在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这些“如果”是不是存在——是否存在大范围拖欠教师薪水的情况,那些老师的诉求是不是合理。老师的薪水问题是矛盾的根源,民警和教师的冲突,是矛盾激化之后的产物。

  虽然谴责民警“劝导”教师用力过猛的声音不少,但正如有一些善意的网民所言,在这种非常的对抗中,民警也有不得已之处。教师的诉求不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解决,不能把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最终要民警来广场“化解矛盾”,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激化矛盾。

  从六安公安局事后表态的内容看,还是比较克制审慎的。但说实话,对这一舆论高度关注的问题,需要尽快调查发声的已不限于警方,而应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地方政府主政官员。传言止于事实的权威发布,在民警和教师冲突画面已经传遍网络的情形下,关键事实缺位,只会助长各种似是而非的信息传播。

  这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关注度越高、核心信息越匮乏的事件,越容易滋生谣言。当地既不公布权威信息,又要打击网民传播不准确的信息,最终损伤的只会是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这些年,教师被欠薪的事件并不罕见,从过去类似事件的最终处置来看,只要地方政府开诚布公,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路径,绝大多数老师都会通情达理,最终化解矛盾。

  让被欠薪的老师有一个能说理的地方,这是法治社会的起码要求,也是尊师重教的基本体现。所以,在当地警方承诺的调查范围之外,希望尽快看到地方政府的权威调查和透明信息发布;希望教师们的权益最终得以保障,让公众看到文明和法治的尊严得以捍卫。

  6.新京报:《教师法》要硬起来

  文|熊丙奇

  5月27日上午9时许,因待遇发放问题,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教师讨薪事件在网上发酵,引发关注。

  解决“欠薪”问题,时任副省长曾有批示

  到目前为止,当地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仍未回应——是否欠教师薪水(奖励也属于薪酬范围)?欠了多久?——对此,应该给出明确说法,给涉事教师一个交代。

  据《中国新闻周刊》得到的一份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11月17日关于《各地一次性工作奖励发放情况统计表》的数据显示,六安市包括市直、三个区和四个县在内的全部教师,截至彼时,并没有发放一次性工作奖励,而在其他的地市中,完全没有发放一次性工作奖励的还包括淮北、马鞍山、宿州、蚌埠、宣城、铜陵、阜阳、淮南、滁州等市。

  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特别是在制定一次性工作奖励政策时,应当依法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并积极稳妥选择发放时机,消除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不利因素。”

  安徽省时任副省长谢广祥在这份报告上批示:请教育厅高度重视,指导各地稳妥处置。

  事实上,该报告已经提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这是《教师法》明确规定的,一次性工作奖励的发放直接关系广大教师的切实利益,目前因个别地区处理不妥,已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突出问题。”

  《教师法》于1994年颁布实施,近年来,有关建设教师队伍的意见都反复重申这一法律条文。可24年之后,仍有一些地方置若罔闻。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严厉的问责机制——很少有人因为“未保障教师待遇”而被追责。

  针对这次事件,央视等媒体呼吁给欠薪的教师一个说法,这已经是最低的要求了。

  尊师重教不是一句空话。六安的教师不是要求涨薪,只是维护自己的最基本权利。一名教师连基本的待遇都得不到保障,怎么激发他们的职业荣誉感?

  保障教师合法权利,须加快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应该把这起事件,作为落实教师合法待遇权利的一个典型,深究为何《教师法》实施至今,一些地方保障教师待遇为何还这么难,并为此构建保障教师待遇的机制。

  其中有两项制度很关键。一项是改革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基础教育经费的生均公用经费部分,已经纳入省级财政统筹,但教师待遇部分,还主要由县乡财政保障,“财力”有限的地方自然影响教师待遇的保障力度。这需要通过省级财政统筹,并适当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

  另一项基本制度是,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被舆论解读为类似于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将教师纳入公务员管理,既有助于保障教师待遇、落实《教师法》,也有利于对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培养和使用,希望这一制度的建设可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分享到

孙逊逊出任泉州泰禾洲际酒店市场销售总监
六安教师讨薪被抓 媒体:多听听教师诉求 天塌不下来

点击查看更多

马耳他恢复国际旅行 多项奖励措施助推复苏步伐
法国卢浮宫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