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我不曾明白“信仰” 直到赤足追寻这浮屠之巅
2018-03-28

当你脱下鞋袜,
赤足游走浮屠之间,
时而阴冷潮湿,时而炙热如火。
一霎时,
着实发现自己渺小,
华丽外衣之下的躯体,
只是这大千世界中最普通的一粒尘埃。
缅甸,
没有贫穷与富贵,
信仰,
是这里唯一标签。
初见缅甸

当飞机穿过厚厚的云层,降落在曼德勒机场之时,我终于来到了这个仰慕已久的国度。和想象中一样,缅甸不同于我所踏访过的所有国家。
这里被称为“佛教之国”。小乘佛教自印度传入后,在此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当地人信仰佛教,更崇尚建造浮屠,因此又被誉为“佛塔之国”。

由于信仰的关系,缅甸人平和、友善、喜欢微笑、与世无争。也许只有佛教的清规戒律才能够硬性地控制人性的阴暗面和许多不良的嗜好,所以在这片土地上,作为游客的禁忌也许只有一条——当进入寺庙范围内,必须脱下鞋袜,赤足进入!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海拔236米曼德勒山,虽说不高,却在缅甸人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誉为“佛教圣地”。传说当年释迦牟尼宣扬佛法时,途经此山,指着山下广袤的大地,预言了2400年后这里的繁华景象,而曼德勒就是这座预言之城。

曼德勒山顶,是一座神庙,但是如果要到山顶,就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脱鞋。久旱必逢甘露,正值旱季,这场雨已经下了四天。面对眼前泥泞的道路,浑浊的积水,我们有点无所适从。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我们鼓足勇气脱下鞋袜,赤足站在冰冷潮湿的地板之上,蜷缩着脚趾,步履蹒跚地向山顶迈去。走着走着突然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原来脱下鞋袜后,却真实感到和这个世界可以如此贴近。

来到了山顶,虽然阴雨阻碍了鸟瞰曼德勒的计划,但信徒的虔诚却让我感到震惊!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佛教在缅甸崇高的地位。缅甸人对于生活的要求很简单,诵经拜佛是他们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乌本桥上的人生百态

因为一张日落的照片,乌本桥早早地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傍晚时分泛舟东塔曼湖之上,乌本桥映衬在日落余晖之中,涟漪搅碎了原本宁静的倒影。原来乌本桥的日落,唯有亲自守候才能感受其深情。
乌本桥长达120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桥体全部由缅甸盛产的珍贵柚木为原料建造而成。整座木桥相接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斗榫, 经历一百五十年的岁月洗礼,迄今不朽。

乌本桥至今依然是当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夕阳之下,桥上人来人往,有脚步匆匆的学生,有情意绵绵的情侣,有悠然自得的僧侣,还有不停自拍的游客……正是这一切赋予了乌本桥生命的气息。

蒲甘平原的昼夜之间

披星戴月之时,我们赤足爬上千年佛塔之巅。等待蒲甘平原上两千多座佛塔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点亮。
昼夜交替之间,我们从日落黄昏坚守至明月初升,只为了不错过每一个动人的瞬间。



缅甸之所以被称为“万塔佛国”,我相信一定是因为这座叫做蒲甘的城市!

只有25平方公里的古城蒲甘,曾经拥有上万座佛塔。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岁月,依旧有两千多座佛塔屹立在蒲甘平原之上!这些佛塔犹如坐落在时间的缝隙之间,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兴衰。


僧袍下的小沙弥

在缅甸,随处可见身着僧服的小和尚,年龄大一点的十多岁,小的只有五六岁。缅甸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出家的经历。中国的孩子暑假去打工,而缅甸的孩子暑假则去当和尚。
出家的时间可以自由选择,短则一个月、半年,长则若干年甚至一生,也可以一生中若干次出家,总之出家和还俗是自由的选择。而缅甸男人如果一生中没有出家的经历,那就会被人瞧不起,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甚至连结婚的资格都没有。

一般男孩到了五岁以后,家人就会为自己的孩子准备出家仪式,这个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极其神圣的事情。

虽然出家和还俗在缅甸是一件非常自由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和尚,却有着极其严苛的戒律清规!和尚在这里是没有俸禄的,而且庙宇也是不积累财富的,因此这里的和尚一切生活开销全靠捐赠!

茵莱湖的水上人家

缅甸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着太多未被游客占领的圣地。
离开蒲甘平原,大约飞了40分钟我们来到了茵莱湖。这里属于高原湖泊,海拔约1000米。原以为见过了蒲甘的华丽光影,缅甸之行已经圆满,不曾想:
当我踏上小木船的那一刻,这里的一切再次颠覆我的认知。



在这个叫茵莱湖的地方
有着马尔代夫般的水上宾馆
有着柬埔寨的水上高脚屋
坐落着威尼斯般的水上城市
住着着即将消失的长颈族人
更有只属于缅甸的单脚划船渔夫


从茵莱湖再次回到曼德勒,在这个有人就有佛塔的国度,我似乎已经习惯了赤足的感觉,原来放下,并不是那么困难。
我去过很多全民信仰佛教的国家,而在缅甸,才真正知道什么是信仰。
泥泞的道路、破旧的建筑、飞扬的尘土……
隐藏在贫穷背后的标签——善良、知足、质朴才是缅甸人民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