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前首富李兆会已被限制出境
2017-12-06
原标题:李兆会因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已被法院限制出境
相关截图被执行人李兆会,因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已依法限制其出境。请执行联动机制成员单位,基层协助执行网络成员和社会公众协助法院执行。
延伸阅读:
据公开资料,李兆会,1981年生于山西闻喜,2005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3年1月,李兆会从父亲李海仓手里接手海鑫钢铁集团,担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2008年荣膺山西最年轻首富。
迎娶明星车晓,让李兆会迅速被社会知晓。当地传闻,彼时海鑫集团每个普通员工都收到了500元的红包,而海鑫集团的员工数量多达9000余人,从北京请来的婚庆公司将整个县城布置得比春节还热闹,处处张灯结彩,婚礼总共造价500万元。
但正如婚姻破裂后赔偿3亿元的苦果一样,这位首富现在却面临逾期贷款的难题,甚至遭遇银行上门讨债。而业内外普遍认为,长期的家族内斗以及李兆会的“离位”,正是造成现在海鑫集团困境的原因。
据新京报2015年7月23日报道,前山西首富李兆会涉嫌行贿百余官员中纪委已介入调查
报道称,前山西首富李兆会执掌的海鑫集团在破产重整风波中丑闻不断。日前,海鑫集团一债权人代表徐超(化名)向早报记者爆料称,海鑫集团涉嫌向百余名官员行贿,疑似行贿名单流出,中纪委已介入调查。
李兆会是知名女星车晓的前夫,二人在2010年举行豪华婚礼。2012年,车晓和李兆会结束了两年的短暂婚姻。
李兆会与演员车晓结婚资料图据2015年9月25日新华社报道,山西海鑫钢铁集团破产重整计划获得地方法院通过
新华网太原9月25日电(记者王飞航)记者25日从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山西海鑫钢铁集团破产重整计划正式获得通过。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曾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由于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不景气、金融部门抽贷以及内部管理等因素影响,海鑫集团于2014年3月19日被迫全面停产。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11月12日正式裁定受理了海鑫集团重整申请。
今年9月10日,海鑫集团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9月22日,在公证部门的现场监督公证下,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海鑫集团重整管理人对债权人表决情况进行了统计。
按照表决结果,有财产担保债权组、税款债权组、职工债权组、普通债权组、出资人组均表决同意海鑫集团重整计划草案,即各表决组表决人数过半、表决金额超过三分之二同意海鑫集团重整计划草案。其中,普通债权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共981家,所代表的债权总额为197.07亿元。出席本次债权人会议的普通债权人共916家,经过表决,对重整计划草案投赞成票的普通债权人共793家,占比86.57%;本组所代表的债权金额为138.08亿元,占该组债权总额的70.07%。
按照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海鑫集团重整计划将予付诸实施。
旧文阅读:
据2014年11月9日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李兆会接班这11年:坐私人飞机来公司心思根本不在钢铁上
导语
17日消息,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正式裁定受理海鑫钢铁集团4家债权人对海鑫集团的重整申请。子承父业的第11个年头,山西海鑫钢铁集团在李兆会这位80后亿万富翁手里迎来了破产重整的命运。其实,这家中国第二大民营钢企,早在今年3月份就传出了“破产危情”。一个富二代接班的11年,也是家族实业盛极而衰的11年,这个昔日的山西豪门还有机会卷土重来吗?11年,对一个年轻人来讲意味着什么?两年前《中国企业家》杂志就对李兆会接班做了详细的调查,看接班11年间,李兆会都做了些什么?
十一年,对一个年轻人来讲意味着什么?
33岁的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的答案无疑会百味杂陈。从他形象的变化可窥一般:十年前的李兆会留一头长发,朋克范儿十足;现在,则皮肤黝黑,板寸头,经常表情严肃。
自2003年因父亲李海仓被枪杀身亡而意外接手海鑫集团,李兆会就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他似乎没有对父亲的钢铁生意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十年来,在维持钢铁家业的同时,他转身来到北京做起了投资客。
尽管多年低调,2012年李兆会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为外界、尤其是娱乐界津津乐道的对象,一是结婚两年便与演员车晓离婚,二是违规套现山西证券股份。两大事件将这位曾经最年轻的胡润榜富豪再次推向公众视野和风口浪尖。
接班十一年,李兆会都做了些什么?他有没有重振父辈的荣光,将企业发展到新的高度?他成了什么样的人?还有一系列问题可以追问。
本刊曾在十年前做过报道《海鑫卅日:一个企业的继承》,真实而完整地展现了李兆会在李海仓遇害后的接班故事。如今,我们重新追问海鑫,试图还原十一年间一个企业继承人的成长史。从22岁仓促接班,到站稳脚跟、重掌大权,入股民生银行进军资本市场,海鑫钢铁和其“富二代”掌门人李兆会的故事跌宕起伏。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个不为外界所熟知的海鑫和李兆会。
“空巢”海鑫车行驶在山西运城机场高速上,沿途都是低矮的村庄和大片田野。薄暮中,唯一显眼的是海鑫集团大厦,周围的一大片工厂仍然在夜色中吞吐着浓烟。这是海鑫集团在2003年遭遇其创始人李海仓枪杀案件后的新办公大楼,十年来一直在此。
海鑫坐落的川口村,用“野草、荒烟”形容恰如其分。海鑫所处地方之偏僻,正是其发展壮大的主要阻力。“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海鑫25年来并未改变这个村庄的面貌,甚至从川口村通往大路的小道还是布满了泥土和深深浅浅的杂草,农村常见的拖拉机和摩托车不时呼啸而过,掀起一片尘土。
尽管只有一墙之隔,川口村的村民和村委会主任提起海鑫一脸漠然,“我们这几年基本没与海鑫打过交道。”十年来,这家企业深居山西腹地,自李兆会接班以来几乎从未接受过任何采访。就连当地政府官员都很难见上李兆会一面,“我们县长曾经想拜访李兆会,最后都没有成行。李兆会自从接手海鑫以来每年露面的次数屈指可数。”闻喜县委宣传部一位官员告诉本刊记者。
所有人都找不到李兆会。记者遇见一名专门做催债生意的当地人,他记不清有多少人指名道姓要找李兆会了,甚至有人放话要悬赏100万元寻找李兆会,重奖之下却没有出现勇夫。据悉,李兆会有专属的私人飞机,每次来闻喜县都将飞机降落在运城的机场,因此很难知道他的行踪。
“李兆会这几年来基本就是挂个名,他的兴趣根本不在钢铁上。”采访中,不止一位海鑫员工向记者表示。最初,得益于爷爷李春元的支持和李海仓生前对企业的绸缪,李兆会接手海鑫钢铁第一年,海鑫完成总产值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成为海鑫发展最迅速、最好的一年。
其后,李兆会专心解决“夺权”问题。海鑫内部人士透露,在爷爷李春元的支持下,李兆会先是将创业元老、海鑫集团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辛存海调离权力核心,之后,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被巧妙地“赶走”,代价是海鑫钢铁旗下的一家水泥厂归其所有。最后,李兆会将自小与其亲近的六叔李文杰带进海鑫,随后几年一直担任海鑫集团总裁,成为李兆会的心腹。
2009年,当海鑫深陷金融危机遭遇停产时,李文杰还对外放出豪言,“三年内要做到营收超300亿”。但三年过去了,李文杰却悄然离开了闻喜县,去汉中发展矿产和房地产生意,当年的口号已无人提起。
据本刊记者调查,海鑫现任总裁为原来分管生产的常务副总裁陈金发,非李氏家族的成员。之前,李兆会的妹妹李兆霞也常年呆在海鑫,负责海鑫的财务工作,但春节以后也发生了变化。“原来集团进出的财务都是由李兆霞掌控,没有她的签字批不了钱,但过完春节后这一规定取消了,李兆霞现在常年在上海。”海鑫集团一名员工表示。
随着海鑫集团的核心管理层李文杰、李兆霞相继撤离,李兆会又以北京为主要据点,曾经盛极一时的海鑫集团在闻喜的总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巢”。
“中层领导都是李氏家族的外戚把持,李兆会又常年不在海鑫,对企业的掌控力非常小。”该员工透露,海鑫最大的问题在于“群龙无首”,又没有制度保证,所以腐败丛生。
“海鑫这十年来的发展,一直是比较痛苦的。”上述闻喜县委宣传部官员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最大的困难是凝聚力出了问题,处于阵痛期。”
闻喜县一个中式四合院,曾是李兆会爷爷李春元的住所,现在已经人去楼空,门前的庭院落满了灰尘,门口的春联也只剩下了一半。邻居表示,李春元离开闻喜去了太原。
这位已经80岁的老人当年力排众议极力主导了李兆会的继承,并力劝李天虎离开海鑫,为的是保证这个家族企业继承权的完整和内部利益的平衡,而如今换回的却是分崩离析。
富二代的“逃离”
与海鑫“空巢”相对应的,是李兆会及李兆霞兄妹二人在资本市场上的频频逗留。“钢铁行业波动大,利润微薄,应该是李兆会对其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一位北京券商钢铁行业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
李兆会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主要以山西海鑫实业为平台。李兆会持有闻喜惠天实业有限公司90%的股权,闻喜惠天实业持有海鑫钢铁集团89.3%的股权,海鑫钢铁集团持有山西海鑫实业90.93%的股权。通过这个链条,李将家族资产掌握在手中。
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最令人称道的,是2004年入股民生银行成为第十大股东的投资经历。2007年的胡润百富榜中,李兆会因持股民生银行身家飙升至85亿元,排名第78位,身家较2006年暴涨了112%。然而据一位海鑫内部人士透露,这起投资的功劳主要不在李兆会,而在其父亲李海仓。
李海仓生前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而民生银行最初的“背景”就是工商联,李海仓曾担任民生银行董事。“民生银行的交易在李海仓生前就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只是披露出来的时候李兆会已经接班了而已。”该人士称。
其后,李兆会先后在资本市场购买了中国铝业、兴业银行、益民商业等上市公司股权,但并无特别亮眼的成绩。李文杰曾经对外界表示,2007年海鑫在资本市场的收益达20亿元,即使在市场惨烈的2008年,其收益亦逾10亿元,超过钢铁主业的净收益。但根据公开披露的数字测算,如果撇开民生银行,2007年至2008年,即使按照最好的成绩来算,其收益也不会超过2亿元。
在打造资本平台的同时,李兆会在北京建立了两个投资平台—和嘉投资、惠宇投资。刚刚接手海鑫的第二年,李兆会和妹妹李兆霞便在北京成立了和嘉、惠宇,最初的办公地点是在房山的一处偏僻科技园区。
最初,和嘉公司登记的法人代表为李兆会,2010年9月后李兆会退出,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均变成李兆霞。目前,李兆会仅持有惠宇投资约50%的股份。其中的变化起因为何,不得而知。不过,和嘉投资、惠宇投资以及海沧慈善基金会仍在新保利大厦20层共同办公。
据工商资料显示,和嘉投资、惠宇投资近年来主要投资于影视、文化、医疗、动漫、游戏等领域。和嘉在北京投资了比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华建伟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前者定位在儿童产业,后者主要运营商业地产。两家公司均未取得显著成绩。
资本市场的情况也不乐观。自从民生银行股份大部分套现之后。2012年初,西南证券以11.8亿元收购了山西海鑫所持有的银华基金20%的股份,这部分股份一直是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颇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戏剧性的是,2007年11月,李兆会通过高价竞拍购得的这部分股权同样耗费了11.8亿元。原价转让意味着,五年时间,李兆会的这笔投资难言成功。
去年11月15日,山西证券限售股解禁首日,李兆会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500万股,套现2.25亿元。今年4月,李兆会在山西证券年报和季报披露前两个交易日,又违规减持500万股,套现4000多万元。两次匆忙套现已达2.5亿元,加上出售11.8亿元银华基金股份,几个月内李兆会集中变现了接近15亿元现金。
外界认为,这或许显示出海鑫钢铁资金链告急,“目前钢铁全行业亏损,库存积压非常严重,而从银行贷款也卡得越来越严。”一位钢铁行业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海鑫钢铁的经营遇到了不小困难。
最冷清的“清明节”
李兆会接班的十年,其实是“逃离”钢铁主业的十年,他的能力被外界过分夸大,反而变成一种压力。在资本市场,李兆会或许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并带领海鑫集团完成一次大转型。
海鑫内部员工将李兆会称为“小老板”或者“小董事长”,这个称呼常常让他们想到老董事长李海仓。“如果老董事长还在,海鑫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在采访中,好几位海鑫钢铁的员工都流露出了一丝落寞。“海鑫一直在吃老本。”一位海鑫的员工表示。并且,多名员工在采访中表示,海鑫已经有五个月没有发过工资。
到2010年底,海鑫的总资产对外宣布超过133亿元,年产钢400万吨,但没有公布其盈利数字。这与李海仓生前希望在全国扩张的野心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艳平表示:“年产值在400万吨的钢铁厂在全国来说只能算中游水平。”
联合金属网2011年对全国民营钢铁企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年产量超过300万吨的民营企业有37家,超过500万吨的企业有15家,而在年销售5亿元利润以上的企业中,并没有发现海鑫钢铁的名字。2003年初李海仓遇难时,海鑫公司资产总额为40.36亿元,实现净利润4.13亿元,同样是民营钢铁大亨的杜双华,2003年创立日照钢铁,在2010年创造出45亿的净利润。
对海鑫集团员工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至今也没有见过李兆会。这与李海仓时代完全不同。那时,谁想见李海仓都很容易,走进他不设门卫的旧办公楼就可以。而李兆会则难得在海鑫露面。“原来李海仓非常喜欢媒体,对媒体的态度非常欢迎和开放。他基本上都不出闻喜,就呆在海鑫里面,而李兆会则完全相反。”闻喜县政府一名官员告诉记者。在采访中记者对此也深有感触。不仅防卫森严难以近身,即使是记者在其北京办公室外的走廊间等候,也会被前台以非常不礼貌的方式对待。李兆会时代海鑫的“傲慢”可见一斑。
但与“万向少帅”鲁伟鼎们不同的是,李兆会如今已没有“父辈的旗帜”可供依赖,上一辈的李天虎、李文杰等“智囊团”相继离开,留给李兆会的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未来。最近山西省内一直在推动钢企重组,年产钢1000万吨的太钢成为山西省政府推动重组的排头兵,将力争通过重组省内钢企,使产能翻一番至2000万吨。
“太钢与海鑫的确一直在接触。”太钢集团副总经理张志方告诉《中国企业家》,“但目前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张志方表示,重组的主要阻力在于“算账”,海鑫内部财务问题复杂,矛盾重重,重组起来难度很大。“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如果一旦山西省政府重组决心加大,未来海鑫将很可能面临被“吃下”的风险。
今年清明节,往年都会来祭扫李海仓的李兆会和李兆霞没有为其父扫墓,“今年是最冷清的一个清明节。”一名参加祭扫的海鑫员工无限感慨。(原文刊载在《中国企业家》杂志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