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玩乐全球

34岁中国小伙在非洲授封酋长!?他还不算头一个!

2019-05-08

  在这两天,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新闻——

  看完了这个报道才知道,原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非洲被封为酋长了!

  说到非洲的酋长,很多人想象中的样子,应该是一个强壮的非洲黑哥们,头上带着花环,光着膀子赤着脚,手拿棍棒围着篝火跳舞的情形。

  这确实可能是过去非洲一些部落的酋长的形象,但如今,这种刻板印象可能要改改了。

  前面这个报道里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孔涛的男人,34岁的孔涛出生在濮阳市一个普通公职人员的家庭,2010年毕业之后应聘到了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随后被派到了尼日利亚工作。

  一开始的时候,孔涛并不适应当地的生活,毕竟是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他感觉和当地人相处处处有困难和障碍。

  这个倔强的哥们硬是坚持了下来,几年时间里,他一边学习语言,一边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这些信息,小心翼翼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久而久之,他和当地居民建立了信任感,和很多人尼日利亚人都成了好朋友。

  这种改变带给了他非常多的好处,其中一点就是在工作上。孔涛的职位是一名工程师,参与的是阿布贾城铁项目,当地政府希望中方在项目中多雇佣当地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孔涛也尊重这个想法,尽量多聘请当地人,一边负责培训这些工人们,一边提拔优秀的工人进入管理层。

  而他学习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在运用的期间,也得到了提高。

  除了工作上的付出,在课余时间,孔涛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给当地人做好事上——

  比如当时在公司旁边有一间很破的小学,校舍摇摇欲坠,孔涛于是带着人给学校修建了三间全新的校舍;他还给一条村子里的孩子们建了个足球场,甚至个人出资修建了一条路......

  在尼日利亚这些年里,孔涛一个身份是土木工程的工作人员,但另一方面,在尼日利亚人民的眼中,他则是一个给当地人修桥铺路的善良人......

  如今,孔涛走在当地村庄里,人民会热情和他打招呼,他去学校干活,校方也会积极配合,把他当作上宾...而最能体验人们对他感谢之心的,就体现在他被封为酋长这件事上。

  在上个月,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吉瓦地区土王,授予了孔涛“WAKILIN AYYUKA”酋长封号,这个封号意思是工程领袖。

  在民众和媒体见证下,孔涛接受授封

  被授予“酋长证书”

  被授予“酋长权杖”

  合照

  成为酋长后的孔涛,一方面要继续跟进集团的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和当地的人民做好沟通,官方一点的说法就是,要做好“中尼人民沟通的桥梁”。

  大家可能对于酋长这个概念不熟悉。尼日利亚虽然有现代政府机构,但目前在尼日利亚的大部分村庄地区,依然存在着酋长制度。

  尼日利亚一共有一千多个酋长,这些酋长有些是世袭,有些则是像孔涛一样被授予的。酋长们分为不同等级,拥有不同的权力,很多酋长在自己的管辖范围里拥有绝对的支配力,管理着大大小小的事情。

  因为权力巨大,酋长还被当地人称为土王(土地掌管者)。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中国人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上,都逐渐融入非洲当地。

  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增多,代表着工作机遇的增加,但同时也意味着会有潜在的文化矛盾发生。

  为了能顺利达成沟通和减少矛盾,这些中国“酋长”的诞生,就显得必不可少。

  比如前段时间,一个叫张光宇的中国人,也被授封了酋长。

  当时,张光宇被传统领袖卡诺埃米尔萨努西二世接见,并被授为酋长。

  张光宇本身是一名贸易商,在尼日利亚卡诺州生活已经超过15年,张光宇本身做的是饮料外贸生意,在当地建有工厂。多年的打拼,张光宇把事业做得非常成功。

  不但这样,他还经常做慈善,除了资助贫困学生,他还积极给当地人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当地企业发展。在当地圈子极具声望,大家都非常尊重和认可他。

  这几年来,由于尼日利亚的中国商人逐渐增多,出现了尼日利亚本地商人和中国商人在生意上的纠纷。

  为了缓和这种纠纷,尼日利亚决定给张光宇授予酋长的封号,负责管理华人社区的事务,协调非洲商人与中国商人之间各种纠纷。

  最终,在大家的见证下,这哥们被戴上头巾,被任命为Wakilin Yan China。

  有类似经历的,还有这个叫李满虎的小伙

  今年只有27岁的李满虎工作于中地海外集团,他的工作是在公司的尼日利亚--喀麦隆跨境大桥项目上负责行政外联事务。

  除了负责发放200多个当地工人的工资,李满虎平时还经常需要和当地社区打交道,正因为这样,他被授予酋长的职位,方便他顺利执行沟通的事务。

  虽然这些中国酋长头衔更多的是荣誉性质的,并不会参与当地部落的日常事务处理,但能被封为酋长,本身也是一种肯定了。

  中国企业在异国他乡投资,中国人在他乡工作,利益无疑是首先要考虑的一点,但当地的中国人,在努力工作保证公司的项目质量,谋求事业发展时,在空闲时间,很多都会自发地为当地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不求回报的事,比如打水井,修路等。

  塞内加尔考拉克区某乡村打井现场

  对于很多拥有重型基建机器的公司,打口井修条路可能不用费太多心思,但如果单靠当地贫民的民众,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奢望。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简单不过的喝水这件事,在很多非洲的乡村地区,还是这样——

  甚至这样去解决的......

  可能同样是因为经历过艰苦,对于这些村民们,大家更多的是一种谅解的心情,帮助也是发自内心。

  正如这些“中国酋长”所说的那样——

  谁也不愿意离乡背井,但为了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也为了非洲人民的生活,他们选择了留了下来。

  多年的相处,已经令他们的命运和非洲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在一起......

  或者

  这个网友的回复,可以回答很多人的疑问......

  “简单来说,中国人相信双赢,但世界上其他很多人只相信单赢。”

分享到

福州:在千年坊巷品味传统文化
印度人的摇头究竟几个意思?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

点击查看更多

马耳他恢复国际旅行 多项奖励措施助推复苏步伐
法国卢浮宫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