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鸡西稳步推进特色之城建设
2021-07-15
黑龙江省鸡西市山川秀美、江湖浩瀚,资源富集、基础雄厚,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有百年开采历史的国家重要煤炭基地和“中国石墨之都”,也是黑龙江的农业大市;鸡西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鸡西市委、市政府立足鸡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特色之城,在这片土地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红色基因一脉相承鸡西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鸡西市委、市政府把红色基因当作资源,进一步发扬光大,丰富了鸡西城市特色。
这里诞生了中国人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座煤矿立井、第一台联合采煤机,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煤机厂、全国第一座煤矸石电厂,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为国家输送煤炭10亿吨以上。
建设产业兴旺之城
鸡西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煤炭产业浴火重生。稳住“煤头”、激活“化尾”、发展“电尾”,强力推进煤矿关闭整治、升级改造。2020年,全市煤炭产量1200万吨。到“十四五”末,煤炭产量可达4000万吨,煤炭产业将实现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发展。
石墨产业强势崛起。鸡西石墨探明储量9.7亿吨,居世界前列。以打造千亿级石墨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石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目前,全市石墨企业达到60家,深加工制品涵盖8个产业链条、22个类别、300余个规格;中国建材、深圳贝特瑞、北汽集团、上海多凌等行业领军企业落户鸡西市,“中国石墨之都”成色更足。
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壮大。现有耕地1400余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千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1户,农产品注册商标2166件,兴凯湖大白鱼、虎林大米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医药产业加快发展。野生中药材240余种,总蕴藏量1亿公斤以上,医药企业达到10户,刺五加、双黄连等主导产品畅销全国。
建设活力迸发之城
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鸡西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融媒体改革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鸡西在全省率先推行“办事不求人”,58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注册登记只需1个工作日,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便捷。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鳞片石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落户鸡西,石墨行业国家级话语权持续增强。
人才支撑更加有力。2020年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1700多人,是前4年的总和。此外,数字经济、物流快递等新产业新业态风生水起、充满活力。
建设美丽宜居之城
鸡西气候宜人,距日本海较近,受海洋气候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适宜、降水丰沛,有“北国春城”美誉。
鸡西生态优越,有各类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11处,森林覆盖率达到30%。近年来,鸡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拆水源地违建、迁景区坟头、清河道“四乱”、严管秸秆焚烧、彻查入河排污口,让鸡西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鸡西景色秀美,被国际旅游联合会评为“最美中国旅游城市”,有大小河流569条、A级以上景区21个;兴凯湖气势磅礴、浩瀚如海;乌苏里江漫江碧透、恬淡悠远,一首乌苏里船歌唱响神州大地;东方红、珍宝岛湿地色彩斑斓、一望无垠,巍巍鸡冠山俊俏挺立,清澈穆棱河穿城而过,美丽“边城”让人流连忘返。
建设和谐幸福之城
民生投入更加有力。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85%以上。
百姓生活更加富裕。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9万元和1.83万元,分别是建市之初的143倍和257倍;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稳岗就业成效显著,打出就业“五送”组合拳,“十三五”期间新增就业19.5万人。
人居环境更加舒适。8.7万户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70多万群众喝上优质放心水,城市森林公园等5处公园建成开放,市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开工建设;农村改厕4.1万户,“厕所革命”经验在全省推广。
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建鸡高速、鹤大高速贯穿全境;牡佳客专快速铁路即将通车,鸡西进入高铁时代;兴凯湖机场改扩建后,空客A-321等国内航线主要机型可以起降,接待旅客能力进一步增强。
治理能力更加高效。出重拳打击“黑出租车”、拔除自备水井、强力拆违治乱,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全市三级甲等医院达到4处、床位1.17万张,三县(市)全部建成县带乡医共体;有各类养老机构115家、入住老人5500多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文化事业不断繁荣,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