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2020-09-28
原标题: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9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配套规划有关情况。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文旅部、文物局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会议就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体系、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的特点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一问: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到哪一步?
4个专项规划和8个地方规划已全部印发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介绍,为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国家文物局、水利部、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分别编制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4个专项规划,指导沿线省(市)编制了8个地方实施规划。目前,4个专项规划和8个地方实施规划已全部正式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四梁八柱”规划体系正式形成,这也意味着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
欧晓理表示,四个专项规划是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灵魂,明确了大运河文化遗产全面系统保护的目标,坚持以文化和生态保护为引领,着力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建设;以河道水系治理管护为支撑,明确了大运河主要河段实现有水,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的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保障,明确了大运河沿线生态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改善目标,将用水总量、水环境质量等作为约束性指标;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关键,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会同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凝练和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推动系统性遗产保护,谋划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共建共治共享。
二问:如何针对现状解决水源问题?
具体措施分为近期及远期两步走
实现京杭大运河河道有水是大运河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支撑,针对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水利部河湖司副司长刘冬顺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介绍,黄河以南段常年有水,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目前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的沧州城区段和天津西青城区段现状是基本常年有水。南运河的其他河段,小运河目前基本处于干涸状态。
“针对现状,基本思路是统筹本地水、城镇再生水、南水北调和引黄等工程调水,着力解决京杭大运河水源问题。”他说,同时多措并举,改善大运河水资源条件。
具体来看,一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强化大运河沿线地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二是远近结合,推动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健全水资源优化调度配置体系。三是加快沿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具体措施分两步考虑,近期,通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为运河调水、引黄补水等途径,补充南运河河北段、小运河等河段的生态取水。远期,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解决南运河河北段、小运河的有水问题。
此外,刘冬顺表示,北运河部分河段具备优先实现旅游通航条件。近期要实现北运河分段旅游通航,远期争取实现全线旅游通航。
刘冬顺强调,按照生态安全、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段施策的基本原则,通过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和沿线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满足旅游通航水量需求。通过合理确定旅游通航标准,开展航道、河道综合整治,改造碍航桥梁、闸坝,建设旅游通航基础设施等综合措施,逐步实现北运河全线旅游通航的目标。
三问: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有哪些特点?
将规划建成专题博物馆体系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有哪些特点?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辛泸江昨日表示,一是突出保护优先的原则,二是规划强化传承。他特别提到,将规划建立一批大运河考古遗址公园,形成大运河专题博物馆体系,推进国家遗产线路建设;通过国家遗产线路串联六大文化高地,打造代表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店等。
此外,规划还提出,不仅仅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本体保护好,还要与大运河沿线特色景观风貌保护相结合。要将大运河周边景观风貌作为保护对象,纳入保护范围,明确各地在保护区划内对景观风貌管控提出严格要求,细化相关开发建设活动的分类管理规定,并加强监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管控、整治。
文化和旅游部政法司司长张永新还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介绍,大运河文化融汇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区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沿线交通路网密集,产业体系完备,各类资源丰富。目前规划,将以文化和旅游融合为抓手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旅游带,将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形成更加有效的区域联动发展机制,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实现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
四问:如何做好环境修复和重点规划?
优化沿线城市产业布局
针对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重点规划方面的问题,生态环保部综合司副司长万军昨日表示,生态环境是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重要基础,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大运河文化带主轴为重点,着力推进生态功能系统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把大运河打造成山清水秀绿色宜居的美丽运河,规划设置了强化生态空间保护和用途管制,建设绿色廊道、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强化流域水污染防治,以及防范环境风险,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万军说,在强化生态空间保护和用途管制方面,针对大运河有水河段两岸一公里滨河生态空间,两公里以内的核心监控区实施差异化的保护管理政策,引导大运河沿线的城市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推动形成区域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在维护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系统性方面,明确了推进滨河生态屏障、滨水生态空间、公共绿地和景观廊道建设以及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等任务,整体推进大运河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在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方面,规划覆盖了林草、河湖、湿地等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预防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一体推进。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与环境风险防范,此外,规划立足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需要,将强化源头预防、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与管理、加强生态环境执法机制与能力建设等,作为下一步大运河文化带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方向。(文/记者熊颖琪 统筹/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