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打好“乡土牌”
2020-02-19
乡村振兴要让农村旧貌换新颜。乡村最宝贵的是它那独有的让诗人抒怀、游子思乡的乡土味。我们在不断追求农业现代化,乡村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切不可丢的是乡土味。乡村发展要留住乡土味,就要打好乡土牌,吸引外来人、留住本地人。
打好乡土牌,让乡土味“浓”起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美丽的田园风光,浓浓的乡土气息,历来是乡村充满勃勃生机、无限魅力的所在。然而,一些地方乡村发展出现大兴土木,打造人造景观、圈地收费、生态破坏等过度商业化的现象,让外地人体验不出泥土露珠的清香、看不到淳朴的乡风民风,让本地人失去了原有的乡村本色,即便一时的繁华也将是昙花一现。乡土味要“浓”,不是说不要城镇化,不是“扛起锄头进电梯”, 更不是“先污染、后治理”,也不是保留破败的乡村和对贫穷的回忆,而是要践行“两山”的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使村庄形态、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这样的乡土味越浓越好。
打好乡土牌,让乡土人才“香”起来。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实现乡村振兴,既需要掌握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也需要拥有独门技艺的乡土人才。乡土人才是农村发展的原生动力,被称为 “金种子”、“金疙瘩”、“散落在民间的珍珠”,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农村和家乡有一种深深的眷恋情怀,他们熟悉乡村,他们的实践经验接地气、易推广,更容易获得群众信赖、鼓舞百姓信心。因此,乡村发展就要将这些“土状元”、“田秀才”、乡村能人唤回来,聚起来,留下来,给他们提供政策支持,为他们搭好大显身手的舞台,燃起他们创业创新的实干热情,致富乡邻,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现,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打好乡土牌,让乡村特色产业“亮”起来。“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村一品,一村一貌,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复制,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发展特色的产业。或是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或是独有的民族服饰、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活动,或是具有独特味道的农产品,又或是独具一格的历史文化底蕴等等,用本地独一无二,人有我优的乡土特色,打造高质高品的乡土品牌,让其成为当地振兴发展的一张“名片”和“招牌”。江南可采莲,西北有孤烟。各地要充分挖掘各自的特色之美、开发符合人居环境特点的创造之美,才能吸引外来人、留住本地人,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真正体现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