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上演蒙古族传统文化盛宴
2018-08-20
新华社西宁8月19日电(记者白玛央措、陈与唐得)蒙古族男子们拿出佩戴在身上的火镰,当火镰重重擦过准备好的白色石块后,零星火苗顺着导火绳窜出一束火光,一场文化盛典就此拉开帷幕。
8月17日至19日,中国八省区“孟赫嘎拉”文化旅游节暨第十五届德都蒙古文化艺术展示会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举行。来自青海、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八省区的代表团参加了传统祝赞词大赛、史诗说唱大赛、手工艺及民族服饰展示等文化活动。
生活在青海省的蒙古族又称“德都(蒙语意为高原)蒙古”,主要聚居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乌兰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区。
“蒙语中‘孟赫嘎拉’意为永不熄灭的火焰,我们希望以此代表这里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之路,祖辈们留下的灿烂文化与进取精神更需要我们去保护和发扬。”海西州宣传部外宣办主任杨林说。
手持木制马头琴,身着色彩明艳的蒙古袍,舞台上的巴达已然沉浸在江格尔带领勇士战胜恶魔的故事中,浑厚的低音伴着琴弦时起时落。
今年56岁的巴达来自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在史诗说唱大赛中表演史诗开篇第一章。“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草原上有名的江格尔齐(蒙语意为说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我自己从17岁起就开始演述《江格尔》了。”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与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过去是母亲教授我德都蒙古长调的唱法,后来我又去内蒙古进修学习,在那里学到了更专业的技巧唱法。”来自德令哈市的青年长调歌手才仁玛说。现在她不仅能够演唱家乡的长调,其他蒙古族地区的长调民歌也十分熟悉。
近年来,除了民间文化艺术,蒙古族广泛聚居的八个省区在学术往来、古籍挖掘和整理方面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协作交流,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得以跨地区保护与传承。
在17日举行的中国八省区第四次蒙古族古籍协作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古籍办主任苏雅拉图表示,协作省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编目工作在过去30多年取得了可喜成就。“内蒙古自治区抢救保护《格斯尔》工程39个课题中,协作省区的专家学者承担完成了11个。”苏雅拉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