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陇上杏花村旅游发展路
2019-12-03
“丝绸古道河湟口,陇上杏花第一村”,说的是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河沿村。每年清明时节,唐汪镇数十里杏花绽放,加上当地静谧流淌的洮河和远处的丹霞红山,吸引众多游客踏青观光。东乡县河沿村地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该村2018年被纳入原国家旅游局“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计划。这个以杏花闻名的村庄,在科学规划中,逐渐走出一条清晰的旅游发展道路。
“一到杏花开,来唐汪镇河沿村赏杏花的人一波接一波,杏花节期间每天有上万的游客,光是游客的车就排了几公里。”唐汪镇5号农家院老板陈克力麦介绍。
河沿村拥有山川杏林等特色资源,村旁的红塔山上,两根红色巨柱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巨柱下是远近闻名的红塔寺。该村集东乡族人文景观、地质遗迹景观、生态景观等资源于一体,建有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
兰州观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承接河沿村旅游规划后,对该村以及唐汪镇的实际情况和各项资源进行了考察调研。该公司空间规划所副所长董昌德说:“河沿村位于兰州1小时自驾圈,临近黄河,有相对突出的区位优势。”董昌德表示,基于这些实际情况,规划考虑以河沿村传统杏园为特色优势,综合黄河滨水休闲旅游优势,在河沿村形成以“甜美杏园,河畔田园”为特色观光旅游吸引物,打造“杏花春景,河畔春里;采摘杏园,美食乡里”的河沿村乡村旅游品牌,并形成“以农家田园生活为主题,结合东乡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借助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以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为基础的、川野农耕休闲体验为核心、田园乡居度假体验为辅助”的乡村旅游规划目标。
在为河沿村进行旅游规划期间,规划团队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河沿村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以农户为基础,如何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参与旅游经营的主体,是规划前期沟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董昌德说。
最终,规划团队通过村委会的多次协调,特别是经与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分子多次恳谈对接,确定了以示范户组成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通过先示范再带动,逐步吸引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形式,以解决在方案实行中参与主体方面的问题。
在规划调研和形成过程中,河沿村村民发展旅游的理念逐渐改变。“在思想观念方面,农户逐渐意识到发展壮大河沿村乡村旅游不能单打独斗,必须抱团取暖,形成品牌意识,共同维护发展利益。乡村旅游经营户深度参与了河沿村乡村旅游盈利系统的构建,以家庭接待为单位,通过采摘、餐饮等旅游服务获得经济收益。”董昌德说。
近年来,东乡县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进入河沿村的道路,修建多处公共厕所,引导和支持当地百姓创办农家乐,吸引更多游客。
随着游客的激增,河沿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显现出来。“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更多游客走进唐汪和河沿村,当地文旅业也呈现整体跨越式增长态势。但因当地发展旅游时间较短,存在旅游期短、自然景观发掘不够、人文资源挖掘不深等突出问题,简而言之,就是留不住游客,游客对二次游览抱迟疑态度。”熟悉当地旅游发展情况的兰州市城关区旅游发展协会会长魏学强说。
“从调研情况看,河沿村的旅游系统构建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满足游客需求的游览体系,也没有形成丰富的旅游活动,亲子共享活动较少,儿童友好型活动空间较少。”董昌德说,规划基于这些情况提出,以明确乡村旅游吸引物为基础,构建河沿村观光旅游系统、田间课堂旅游系统、亲子户外活动系统和旅游体验消费系统,结合活动节点植入盈利系统,开发游客友好型轻食消费、正餐消费、商品消费类型,全面提高河沿村乡村旅游效益。
基于这一思路,东乡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陈涛表示,“我们打算将河沿村现在的文化休闲广场打造成一个小型旅客集散地,游客向南可以徒步登山、观丹霞地貌,向北可以游赏田园、嬉戏洮河。让游客可住特色民宿、吃特色美食,使游客的观光游转变成过夜游。同时联动河沿村周围村落发展旅游经济,打通致富道路。”
原题:
点亮陇上杏花村旅游发展路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典型案例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