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旅游资讯

研学旅行的集美实践

2019-11-20

  一百年多前,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厦门集美建起了第一座现代小学,并由此发展成闻名全国的集美学村。如今,带着“研学基因”的集美人提出了“1+N”泛营地概念,建起了研学总部大楼,推出了丰富的研学产品,制定了研学旅游奖励政策……一个特色鲜明的研学旅游目的地带着浓浓的学村情怀朝气蓬勃地向我们走来。

  嘉庚故里、百年学村的“研学基因”

  “集美发展研学旅行,是学村情怀历史承继的一种体现,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种尝试。”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吴吉堂这样评价集美研学旅行。

  “教育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作为基于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衍生出来的新型教育,研学旅行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加入旅行体验,‘学中玩,玩中学’的形式符合孩子们的天性,有助于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研学旅行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到怎样的高度来认识都不为过。”吴吉堂说,集美的研学旅行传统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30年代,集美学村就有一支结合水产专业进行海上军事训练的“海童子军”,并曾以“片舟渡重洋”闻名全国。

  嘉庚精神

  由集美鳌园、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堂以及归来园等景点组成的嘉庚故里,是研学旅行团队必到之地。

  浔江之畔,朱瓦飞甍、长柱环立、集闽南红砖古厝之质朴与西洋建筑风格之典雅于一体的陈嘉庚纪念馆,在碧空下更显气势恢宏。人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嘉庚先生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陈嘉庚坚信“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他倾毕生财力和精力为国兴学,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古今中外所罕见。

  1894年,陈嘉庚在集美大社陈氏宗祠里创办了“惕斋学塾”。1913年,陈嘉庚以独自承担新办小学全部经费为前提,将陈氏宗祠及近房祠堂暂借为学校,135名适龄儿童入学上课,开启了现代小学教育。此后,幼儿园、初中、各类职业学校及大学学校逐渐出现,不仅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更因地制宜涵盖了航海、水产、商业、农林等行业类型。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由此而来。

  以“忠公、诚毅、勤俭、创新”为核心,爱国爱乡、无私奉献、诚信果毅、勤俭清廉、改革创新的嘉庚精神,是集美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文集美的灵魂。

  “诚毅”,是1918年陈嘉庚和胞弟陈敬贤创办集美师范、集美中学时共同订立的集美学校校训,意为:诚以为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毅以处事,百折不挠,努力奋斗。如今,在集美新城核心区,以“诚毅”命名的科技探索中心与嘉庚剧院隔街相望,分别成为集美四大研学板块中“科技集美”“艺术集美”的重要研学基地。

  在集美,与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一精神三文化”)相关的地名、店名、景观、建筑不胜枚举。

  研学基因

  “100年后,当我们再次被嘉庚精神感召,开始探索研学旅行这种新兴教育模式、重新梳理学村历史时才发现,原来早在一个世纪以前,集美就已经有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吴吉堂深深感慨。

  1923年,顺应时代需求,集美学校水产科创办了全国首支海童子军。除了日常课程外,海童子军还会进行严格的野外训练,包括远足、野炊、宿营、气象观察、水上救生等多种类型的实习。这样的实际操作,虽是因时代需要而产生,但确是教育创新的方式。海洋和自然真正成为学生们的老师,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形成新兴时代的世界观念,更使他们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从这一点来说,海童子军的教育宗旨与当今集美研学旅行的理念是相通的:造成健全个人,授以实用智能,培养义勇精神。”吴吉堂说,集美研学的意义在于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智力教育包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前人实践给集美研学以振奋和启发,嘉庚精神则鼓励着集美人在教育路上砥砺前行。

  要发展研学旅行,就要考虑研学途经地点、时长、课程设置等客观条件。作为研学旅行目的地,自然环境要好,人文环境要有特点。以嘉庚精神而闻名的集美,不仅是美丽滨海城市厦门的一部分,更是近现代教育的起源地和构建之地,无论从历史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来看,集美都可以满足研学旅行所必需的条件。

  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研学旅行正在拥有“研学基因”的集美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构筑研学旅行的“四梁八柱”

  “研学旅行可以很好地解决教育的三个根本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吴吉堂表示,研学旅行在关注孩子人格成长的同时,也注重锻炼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有利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的教育,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将正确的价值观教授给孩子们,而这正是集美研学旅行努力的方向。” 吴吉堂说。

  “1485”体系

  发展研学旅行,先要厘清研学旅行的“教育初心”,即教育和传承,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参与,全方位地回归教育的本意。为促进研学产业的稳固发展,集美将古代传统建筑结构的“四梁八柱”引入研学旅行实践当中,并形成“1485”理论体系。

  “1”指“原力”,是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方向,也就是激发每个学生的原动力。

  “4”指研学框架,被喻为研学旅行的“四梁”。第一,教育为本,研学旅行一定要做成教育;第二,营地建设,营地能够解决研学过程中孩子吃、住、行、用等各方面需求,让孩子在外界完整地度过至少24小时,得到完整的研学体验;第三,课程为王,研学旅行是一种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第四,导师培养,研学需要有导师的引导和带领,导师是研学旅行最重要的一部分。

  “8”指评判“一次活动究竟能不能称为研学”的流程标准,是支撑研学旅行的“八柱”。这8个标准分别是:一、精神引领,即活动有没有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主题;二、拓宽视野,活动让孩子出来走一趟,必须要能拓宽视野;三、高投入度,即在活动过程中,孩子有没有主动投入;四、科学策划,要看这个活动本身有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研学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它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论证设计,再让适当年龄的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学习;五、增强互动,要让孩子与人、与自然发生互动;六、朋辈促进,研学是一种集体性质的活动,孩子之间一定要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七、创新创造,活动或课程本身要有自己的创新创造;八、总结提升,孩子在这里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要让他们能真正学到一些东西。

  “5”指的是孩子们通过研学旅行收获了哪些内心的成长,即研学旅行中的获得感,分别是记忆感、愉悦感、成就感、价值感和感恩之心。

  “1+N”泛营地模式

  集美整合区内高校、景区、酒店、餐厅、旅行社、教育机构等研学旅行资源,创新打造了集美研学“1+N”泛营地模式,推出了一个对台研学总部和N个课程基地,形成了“人文集美”“艺术集美”“科技集美”“自然集美”四大主题的泛营地课程。

  一是以租代建,政府先行投资盘活闲置楼宇,租用灵玲文旅集团博物馆大楼改造为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总部,总部大楼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国内少有的集住宿、教学、研发、产业聚集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学营地。

  二是以商招商,引进国内旅行社20强之一的建发国旅,与集美国投共同运营集美闽台研学总部,每年可带来10万人次的研学旅行人员。

  三是以课增值,集美研学以总部为核心,延伸到区内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鳌园、厦门园博苑、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门老院子)、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城、双龙潭景区)和3个工业景区(三圈车模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正新汽车文化主题公园、悠度城市营地)等16家景区以及13所高校,初步形成了“1个总部+29个研学基地”的研学大营地,目前多个研学基地涵盖了共122个研学类别课程,其中有传统的学习课程、移动课堂和分享型课程。课程与景区结合,不仅提高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景区的旅游收入。

  对台研学促进两岸青年交流

  “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增进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三年前,我们尝试着吸引台湾中小学生过来开展研学旅行,发现效果非常好,这种形式很受台湾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后来又慢慢扩展到大学生。如今,研学不仅成为两岸青少年交流交往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台湾大学生到大陆就业、创业的选择方向。目前‘研学在集美’在台湾已有一定的知名度。”集美区台办主任陈贤玲告诉笔者。

  让海峡两岸的孩子相互熟悉

  吴吉堂表示,两岸青少年本是同根、同源、同血脉,二者的成长环境有些差异,但依然血浓于水。“两岸的融合发展要从青少年抓起,通过研学旅行,让海峡两岸的孩子相互熟悉。”

  “三年来我们吸引了近5200名台湾青少年及家长来集美研学旅行。台湾孩子们发现,原来台语和闽南话是相通的,两岸很多饮食、民俗习惯,甚至一些童玩也是一样的,这些加深了他们对同根同源的理解。以前他们以为大陆很落后,连榨菜、茶叶蛋都吃不起,来过之后他们发现,原来大陆发展得这么好,生活这么方便,大陆的航空航天技术这么先进。” 陈贤玲说,将教育与旅游融入对台工作中,有利促进了两岸青少年情感融合、心灵契合。

  去年7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8年“华夏文明·薪火相传”台湾青年学生来厦见习活动启动,见习地点就在集美区灵玲国际马戏城,这也是厦门市首次迎来台湾大学生到旅游企业见习。45位台湾大学生在灵玲国际马戏城度过了2个月的见习生活。

  “他们是笑着来,哭着依依不舍地回去。”灵玲国际马戏城总经理黄肖珠说,在台湾学生的宿舍里,冰箱、洗衣机等一应俱全,连转换插座都准备好了,接待研学旅行团队的丰富经验,让集美区在后勤保障工作方面贴心细致,更让台湾实习学生和马戏城的员工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今年的“华夏文明·薪火相传”台湾青年学生来厦见习活动中,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高雄餐旅大学、辅英科技大学、远东科技大学、城市科技大学5所学校的8位学生在集美闽台研学总部/万千极美营地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见习。

  在实习经验分享及表彰大会上,台湾实习生代表张俊彦说:“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人两个月,从初来乍到的忐忑到现在的万分不舍,这两个月很充实很难忘。两个月来学习到了怎么当生活辅导员,掌握了新媒体宣传工具,认识了研学旅行的意义和魅力,特别是和大陆小伙伴们同吃同住,互相交流经验,一起解决问题,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集美的生活让台湾学生们留恋,有同学感慨,“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今天要回台湾,要开始慢慢熟悉台湾的一切,譬如没有美团,没有滴滴,没有微信支付,没有好多好多!看来我回台湾要开始习惯没有这一些东西了!”

  吸引台湾青年就业创业

  “你不知道他们已经一起K歌、看电影多少次了,看到两岸的年轻人成为好朋友,真是很开心。” 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负责人刘柏萱对两岸青少年通过研学旅行建立的友谊倍感欣悦,今年暑假,基地引进40位台湾学生来厦门实习,实习结束时,两岸学生已经融为一体,分成几个小组演出各自排演的《假如我是陈嘉庚》,PK创意。

  据刘柏萱介绍,厦门北站台湾青年双创基地2016年6月正式对外运营,这是一个专门为台湾来厦就业及创业的青年提供服务的孵化平台。2017年成为福建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2018年成为福建省级众创空间。目前基地主要在“文创产业”“研学产业”“教育产业”和“文旅产业”四大产业深耕,“集美区出台了对台研学的奖励政策,我们基地的台湾青年作为闽台研学的从业者,也从中获益。一些台湾青年通过研学旅行发现了将来就业、创业的方向,有些青年看到了自己从事研学方面工作的潜力。”

  陈贤玲介绍,集美充分调动台湾青创团队、台商协会等机构的力量,“以台引台”“以商引台”,引导“更懂台湾人”的台湾青创团队设计课程、制作文宣、入岛宣传和招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合海峡论坛配套活动,已连续3年成功举办两岸青少年研学体验营、海峡两岸龙舟赛等活动,吸引超过3200名台湾青少年参加,团员遍及台湾各县市,50%以上为“首来族”,且每年报名人数增长20%以上。

  闽台研学总部主任、万千极美营地校长王珺瑜在台湾学生实习经验分享及表彰大会上表示,在每一个同学身上都看到了青春的热情,洋溢的才气,看到了两岸研学旅行未来的力量和希望。“同学们是第一批从万千极美营地毕业的台湾实习生,欢迎同学们毕业后到大陆一展才华和抱负,我们随时欢迎大家‘回家’。”

  据悠度城市营地总经理李正煌介绍,悠度在积极推进研学基地、营地建设的同时,非常注重课程的研发,组建了以台湾专家为核心的课程研发团队,来自台湾的研学导师为研学旅行带来了新的理念。

  向“研学之都”迈进

  吴吉堂认为,集美之所以能成为全国首个对台研学旅行基地,源于几大优势:一,厦门是对台的前沿阵地,集美发展对台研学责无旁贷;二,集美拥有两个台商投资区,已经有许多台湾同胞在这里创业扎根;三,集美拥有优质的旅游业态和课程,对台湾来的年轻人具有极大吸引力;四,集美针对台湾学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在这里感受到充分的热情和关怀。

  丰富的研学旅行实践为集美开展对台研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台研学的探索和鼓励政策,也促进了集美研学的进一步发展。集美正向“研学之都”目标迈进。

  制定政策促进发展

  2015年以来,每年寒暑期都有来自世界32个国家的名校大学生群体、近千名学生自费前来集美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和志愿服务。2016年8月,集美区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对在集美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机构和旅行社给予奖励。2018年6月出台了《鼓励台湾青少年来集研学旅行奖励办法》,这是全国首个县级的对台研学旅行政策。

  陈贤玲介绍,结合区情实际,集美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开展闽台研学旅行的两岸旅行社及有关研学旅行机构和经认定的承接研学交流活动的院校或基地(景区景点)进行叠加省、市、区三级政策的大幅度奖励;在组团年龄上放宽至“6—28岁”,更符合台湾小学到大学的在校学生年龄段,日期安排上“三天两夜”的行程要求也更匹配台湾青少年的假期,更易于灵活操作。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受理补助金额近100万元,2018年以来支持闽台研学活动的经费超过1000万元。

  笔者看到,奖励标准为:对组织台湾青少年来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机构和组织,按台籍团组人员500元/人次给予奖励,其中首次来大陆人员按1200元/人予以奖励。对基地和院校,当月研学人数超过50人(含)的,奖励5000元;超过100人(含)的,奖励1万元;超过200人(含)的,奖励2万元;超过300人(含)的,奖励3万元;每个院校、基地每月奖励最高不超过3万元。对给予团组免门票的景区,按接待人数给予团组价门票补贴,每个景区每月补贴最高不超过3万元。

  奖励办法刺激了研学市场,研学机构和研学基地纷纷设计特色课程吸引台湾研学团队。

  研学总部课程研究团队开发出AI赋能——AI教育机器人编程课程、海丝木工坊——制作水密隔舱福船课程、闽台传统文化交流——制作惠安影雕、高山族木雕课程等特色课程。

  “泛营地”中的16个景区景点结合青少年爱好,定向开发了适合3-18周岁不同年龄段的122个王牌研学课程。

  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为两岸青少年提供科普、航海、文化、智能化、云计算、新媒体、3D建模、机械职业技能等研学课程体验。

  此外,还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策划了以龙舟、自行车、羽毛球为主的“体育夏令营”;以嘉庚建筑、闽南戏曲、闽南童玩为主的“文化研学旅行”;以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三圈车模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为主的“科技研学之旅”。其中,诚毅科技探索中心是首家由航天英雄杨利伟指导设立、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授牌的航天科普体验基地,对青少年非常有吸引力。

  研学基地百花齐放

  “1+N”泛营地模式为集美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研学课程、巨大的活动空间,研学旅行的发展也为各研学基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目前的29个研学基地中,悠度城市营地以户外教育见长。悠度营地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做集美研学旅行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厦门悠度营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悠度股份旗下子公司,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营地协会(ICF)成员、中国营地教育联盟会员。悠度深耕户外20余年,在集美有自己的现代化花园式工厂区,悠度城市营地是在悠度户外用品产业基地上升级打造的,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

  “研学教育正成为校外教育的热门,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这股市场热浪,刚刚过去的暑假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悠度城市营地总经理李正煌告诉笔者。

  李正煌带领笔者参观了开展研学活动的大楼,整整一层联通的空间里,墙面成了悠度研学与营地教育的展示墙,从悠度户外·植物染工坊课程、悠度教育理念解读,到结绳、野炊、野餐、登山用具实物展陈,再到研学活动成果展示,细腻又极富个性,让人记忆深刻。

  在关于悠度教育理念的展示墙前,李正煌向笔者讲述了悠度的“6S”素质成长模型:“悠度研学与营地教育以集美区‘1458’理论体系为指导,提出以‘爱与连接’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青少年的创新及问题解决能力,实现营员的‘6S素质成长’,6S是自理、自律、自知、自爱、自强和服务6个单词的英文首字母。”展示墙上还有关于悠度创新教学模型、悠度成长评估体系等的图解。

  “有料的玩,有趣的学”是悠度营地教育的宣传口号。除了户外教育课程,他们还把研学旅行和工业旅游结合起来,学生们可以全方位了解户外装备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的各项环节。工厂探秘课程是悠度城市营地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工厂里会安排一线人员为孩子们现场讲解或演示工业生产过程,由他们担任讲解员,可以随时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也更具有信服力。这样的课程还带动了悠度户外用品的销售,为品牌培育了潜在消费者,可谓一举多得。

  背靠悠度工厂,使悠度营地教育拥有器材方面的优势。“今年3月我们承办龙岩一中的近千人研学团,晚上他们进行户外露营,夜宿在灵玲国际马戏城。就是因为有了悠度户外的后方支持,才有了近千人同时夜宿‘动物王国’的盛况。”李正煌说,与灵玲国际马戏城进行合作,不仅共同开发了“动物研学”“海丝国际营”等多主题营会,还得到了灵玲动物专业讲解员、灵玲多国文化导师的支持,使得悠度营地教育的研学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料有趣。

  除了悠度营地教育,灵玲国际马戏城的非洲鼓表演课程、国际文化欣赏及感知课程,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的航空航天课程,园博苑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生态认知之一年四季课程、生态保护课程……29个研学基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研学产品支撑起响当当的集美研学品牌。

  “我有一个梦想”

  然而,面对这些成绩,集美研学的“总设计师”吴吉堂远远不觉得满足。“如果研学旅行有9.0版,我们现在只做到了1.0。”他向笔者描述着他心目中的研学旅行和他心目中的集美研学。

  “真正的研学旅行,学生是主体。穿着汉服搞个活动、到地里学学插秧、在博物馆听一圈讲解,我觉得这些都不能算真正的研学。研学应该让孩子去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说,比如到了灵玲国际马戏城,就放孩子们到各处去看,通过他们的眼睛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拿着这个方案去调查,看看有多少人支持自己的方案,最后如果有可能还要动手把这个解决方案做出来。研学导师在必要的时候予以指导,并将孩子突出的地方、欠缺的地方记录下来,反馈给学校和家长,使孩子从学校、家长那里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或者成为下次研学活动要培养的重点方向。

  “一天中,除了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余下的八小时我都在考虑研学问题,怎样团结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搞研学,怎样更好地整合资源,怎样培养研学导师,怎样把更多的研学团队引进来……只讲情怀有时候是不行的,要让大家看到效益人家才有积极性,人来的多了,也才有练兵的机会,才能不断总结经验。”

  “我有个大胆的构想,像当年锻炼海童子军一样,做一个培养野外生存能力、磨炼意志的海岛研学项目。这会是一个比较苦的项目,但是经历过大海的洗礼,用闽南话讲才会‘成人’。”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集美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目的地,提到研学旅行,人们就会想到集美,很多孩子都把到集美参加研学旅行当做人生难忘的经历。为教育奉献一切,值得!”吴吉堂用这样的目标激励着自己和身边的集美研学人。


分享到

“新时代、新乡村、新民宿”
大兴安岭呼玛县凭借文旅武侠IP文化活动获奖

点击查看更多

这里的樱花胜景错过了要再等一年(组图)
春雪云海映长城 人间仙境金山岭(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