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呈“井喷”、“神秘游客”保平安、新招应对“人从众”
2019-10-10
“十一”黄金周刚过。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黄金周期间各地游客总体满意度达到85.6分,处于“比较满意”水平。不少游客向新华社记者反映,今年国庆假期出游,感受独特,刷新旅游体验。
哪种元素又“火”又“活”,吸引游客沉浸其中?什么“神秘游客”藏身人群,保障游玩安全舒心?都有哪些“新招”应对游客人潮,改善旅游体验?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看点一:爱国元素“火”又“活” 国庆主题成宝藏
“国人‘红色旅游’的热情越来越高涨。”遵义会议纪念馆办公室主任李隽感叹,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遵义会议会址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接待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据记者了解,延安、上海、井冈山等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大增;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西柏坡、古田会议旧址等标志性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爆棚”。不少旅游出行网络平台上,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0%。
记者还发现,今年国庆假期,各地红色旅游都更加重视互动性、吸引力。贵州遵义开设“四渡赤水实景实战体验园”,提供重大历史事件沉浸式体验;四川攀枝花26度农场大片波斯菊花海中的五星红旗和“我爱您中国”巨幅标语成为“网红”拍摄地;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城市夜间纷纷点亮地标建筑,打出“我爱你中国”“祖国万岁”等字样,引发游客争相合影、告白祖国。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推出各类“爱国主题”互动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78.84%的游客参与了各式国庆庆祝活动。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认为,“可以预见,今后国庆游的‘国庆’味会越来越浓,‘红色旅游’需求会越来越大,更多的全域旅游城市、红色旅游目的地、文博场所要抓住机会,善用科技与创意,讲好中国故事,占得市场先机。”
看点二:“神秘游客”藏身人群 暗访监督“保驾护游”
今年国庆节期间,有一批“神秘游客”出现在各景区景点,保障国庆出游人群玩得安心、游得舒心。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京沪川渝等地文旅部门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各景区景点开展巡查和暗访工作。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暗访发现一些旅游住宿企业仍然存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明显问题。该局对相关企业提出整改要求或做出处罚决定。记者了解到,国庆假日期间,上海相关投诉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派出旅游安全暗访工作组,对假日期间发现的部分A级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部分旅游厕所设施设备损坏、部分星级旅游饭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责令相关企业和单位限期整改。国庆假日期间,重庆市旅游监察执法总队接到投诉同比下降21.5%。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国庆假期期间对113家公园内共290台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进行了保障检验检查。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全员上岗,现场值守,确保安全。四川各级执法机构投入10162人次展开各类市场检查2098次。
上海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明查方式相比,暗访更有利于了解一线实际情况,站在游客的视角及时发现问题,倒逼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进一步提升其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记者了解到,未来,多地文旅部门将进一步提升暗访在日常管理中的占比。
看点三:“人从众”年年都有 有新招处处不同
国庆假期,旅游热门目的地“人从众”式爆满并不新鲜。但今年一些地方为缓解拥堵、提升旅游舒适度创出不少新招。
——“智勇双全”派
瞬时最高客流22万余人次、单日最高客流200万余人次、总客流1200万余人次,今年黄金周上海外滩继续迎来大客流。上海警方首次启用三角形环岛“雨刷式”导流措施:民警和安保人员在进出外滩主要路口站成三角形标兵线,隔离进入和走出外滩的游客,并随人群一起移动,分批次将游客疏导至安全区域。“雨刷式”导流成为外滩一道“新风景”。
——“舍己为人”派
位于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门等知名景点单日游客流量近百万人次。重庆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委向全市市民发布短信提示,号召市民错峰出行,为市外游客提供游览方便,展示重庆市民良好形象,为游客“腾出一座城”。
江苏扬州市委市政府则在国庆假期开放内部停车场,并开放机关餐厅向游客提供淮扬特色简餐,既有效缓解附近游客停车难、吃饭排长队等问题,又提升了城市美誉度。
——“高新科技”派
四川峨眉山、上海朱家角等景区通过“互联网+”景区监测系统对景区客流量、车辆运行等要素提前预判,既方便提示游客了解情况错峰出行,也方便根据自身游客承载能力实施限流。不少景区还新引入了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方便游客。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说,各地的应急处理值得推广借鉴。但黄金周常现“黄金粥”仍反映出当前我国假期安排尚可改善,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错峰出行仍需推进。另外,全域旅游有助于游客沉浸式旅游,提升体验,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