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旅游资讯

陕西旅游示范县(区)创建各具特色

2019-10-08

  不久前,陕西开展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区)验收工作。验收工作人员感慨,全省从南到北,由东至西,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已然形成。

  党政齐抓 绿色发展

  据悉,陕西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区)创建工作旨在提升县域旅游经济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陕西省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为进一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基础。

  此次被验收单位包括蓝田县、眉县、太白县、旬邑县、泾阳县、宜君县、大荔县、渭南市临渭区、黄龙县、延川县、神木市、佛坪县、西乡县、宁陕县、山阳县、杨凌区等16个。创建过程中,各单位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神木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定期研究旅游产业发展重大事项。按照“1+3+N”模式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了领导管理机制、联席会议综合协调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形成了有效监管机制。

  地处商洛的山阳县,明确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县财政近三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旅游发展。2016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陕西省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以下简称旅游“双创”)后,山阳县成立旅游“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项目建设、产业融合、市场治理、品质提升等重点问题。

  各创建单位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自觉行动,尤以宜君县、太白县最为突出。站在宜君的大街小巷,仰望,皆是蓝天白云;鸟瞰,四处绿荫如画。宜君把环境作为最大的硬资源、最大的软实力,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常态化、长效化。目前,宜君形成了以避暑养生游、乡村休闲游、户外健身游、民俗风情游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地处秦岭腹地的太白县,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以5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王牌景区为支撑,特色镇和美丽乡村全覆盖为基础,全力构建县域景区化。

  多产融合 特色突出

  将优势资源打造成特色产品并投放到市场中,蓝田、杨陵、临渭区做出了积极探索。

  蓝田全县围绕“美丽乡村+关中民居+民宿经济”,以秦岭沿线、环山路两侧、白鹿原区域为重点,对空心村和老房子进行改造,切实让“农村变景区,农舍变民宿,农民变业主”。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个人独资、合作经营、企业投资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民宿612户,床位5130余张,打造出一批民宿示范户、民宿示范村、民宿集群镇,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

  在杨陵区,“溯农源”“彰农本”“兴农学”“践农行”的优秀农业文化得到充分彰显,研学旅行独树一帜。区委、区政府依托农业科教资源,全力打造“农业特色鲜明、体验内容丰富、农科魅力十足”的研学品牌。

  来自临渭区的“枣想核你在一起”核桃产品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创产品。临渭区重视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巧娘非遗草编项目,通过见人、见物、见景的方式,不断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大荔以“旅游+”为主题,坚持“一产围绕旅游做精、二产围绕旅游转型、三产围绕旅游整合、设施围绕旅游配套”,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推动旅游与农业、体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形成县域特色旅游产业集群。

  茶叶、樱桃是西乡县的两张旅游名片。西乡依托茶叶、樱桃“一绿一红”两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优势资源,以打造“西乡·中国最美茶乡”旅游品牌为目标,注重开发“农旅融合”“茶旅融合”旅游项目,彰显“魅力茶乡”特色。

  旬邑坚持“旅游+”,创新旅游发展业态,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目前,全县旅游与水利、农业、林业、文化等融合类景区、景点达到9个,满足了游客对多种旅游产品的不同需求。

  提升服务 助力脱贫

  省级旅游示范县(区)的创建过程中,各地特别重视提升公共服务,并发挥旅游在扶贫中的作用。

  眉县的旅游交通实现了无缝对接,县城区、太白山旅游区均开通了直达西安、宝鸡、咸阳机场、杨凌和岐山高铁站的旅游专线,县域内实现了公交全覆盖。旅游标识配套完善,在全县各主干道路、景区配套建设旅游标识牌300余块,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县域旅游道路标识系统,树立了标杆。

  泾阳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了张家山旅游路、红色旅游路、环山旅游路等一批旅游大通道,通往各大景区公交线路全部开通,全县设立旅游标识标牌98个、全域旅游宣传牌6块,郑国渠旅游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正在建设,计划年底建成投用。

  在旅游示范县(区)创建过程中,旅游扶贫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佛坪和宁陕,通过旅游扶贫带领当地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有“古道明珠”之称的佛坪,大力发展“一旅二养三药”特色脱贫产业,通过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带动、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带动、民宿及服务业带动、旅游商品及纪念品开发带动,积极引导群众围绕旅游创业兴业,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方面向周边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开辟多元增收脱贫新路径。2018年,全县共有499户1621人通过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实现脱贫。

  宁陕县出台四项旅游扶贫政策,形成了全域开发的“蒿沟模式”、社区性开发的“皇冠模式”、协会+农户的“元潭模式”、股份制开发的“漫沟模式”、景区带动型的“八亩模式”,对秦巴山区旅游扶贫产生了示范效应。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对宁陕“坚持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创新的秦巴山区旅游扶贫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被作为七大典型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除此之外,延川和黄龙,通过旅游推介、媒体宣传、举办赛事等加强营销,树立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旅游知名度。


分享到

2019系列旅游咨询日活动助力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旅游节
湖北宜昌:“旅游+”催生发展新动能

点击查看更多

这里的樱花胜景错过了要再等一年(组图)
春雪云海映长城 人间仙境金山岭(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