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倡导理性均衡的消费观
2019-09-18
香车美女、华府珍馐、名流权贵……只要你想要,花不到10元钱就可以让其出现在自己的朋友圈。据报道,贩卖“炫富素材”近来成为网上一种新的生财之道。
伪装“土豪生活”,走上“人生巅峰”,如此炫富也许并不多见,但纵观当下社会,追求精致生活、高端消费的行为,就相当普遍了。尤其在年轻人群体中,花钱买面子、买档次颇有市场。数据表明,千禧一代购买奢侈品的年平均次数,达到了8次。与之相应,信贷消费迅速风靡,网络白条大行其道。年轻人的储蓄率越来越低,负债率越来越高,甚至有人“拆东墙补西墙”。
相较于祖辈父辈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传统生活方式,如今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已大不相同。他们信奉“钱不是省出来的”“花了的钱才是自己的”,一些人品牌迷恋严重,笃信“价格决定品位”。类似观念还趁机蹭上“提振消费”的政策概念,将不顾自身能力的“买买买”包装成“消费有理”。说得花团锦簇,但静思便会发现大谬不然。提振消费和消费主义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倡导理性适度的消费改善生活、拉动经济,后者则鼓吹花钱是最快乐的事,一味追逐消费快感以获得自我满足。伪精致和奢侈消费,显然属于后者。
人们热衷以物质花销定义自我价值,这样的消费主义现象,在不少国家都曾出现。以邻国日本为例,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民有了一定物质积累后,社会虚荣消费涌动,满世界狂扫奢侈品成为风潮,连一些高中生都在追大牌。但到了本世纪初,日本的消费观逐步回归精简。因为时过境迁后,人们发现,“无度挥霍”“透支消费”并没有带来身份地位的提升,没有增加多少幸福感,反倒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垃圾,令自己越发浮躁和迷茫。前后对比让人明白,真正的精致生活,是不被物质欲望所奴役,是“买得起大牌,也用得惯小物”的从容,是在自身经济实力之上将日子越过越好。
今天的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稳步增长,国民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也到了反思构建健康消费观生活观的时候。在这方面,可以从前人那里汲取不少智慧。“成由勤俭败由奢”“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诸如此类的表达,生动反映了我们祖辈父辈重储蓄、重计划、重节制的传统。这样的信念,让原始积累成为可能,让扩大再生产有了支撑,使家庭逐渐由贫到富,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也因此不断向前。如今我们的生活今非昔比,要求年轻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太现实,但继承好传统,量入为出、勤俭持家,依然是我们拥抱更好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犹记2008年全球经济迎来寒冬,但某国际调查机构发现,中国消费者信心平稳。观察人士分析,除了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态势和防御能力的强大,中国家庭储蓄传统亦功不可没。我们倡导重温勤俭的传统美德,就是为保住那份抵御风险的底气、为长久之计的耐心。在能力范围内健康、合理、均衡消费,才是对自己、对未来、对社会负责的生活方式。(汤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