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报自然遗产 偏爱“生物多样性”
2019-08-19
截至不久前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共有14处,其中符合“突出普遍价值”第(Ⅹ)条标准(具有“生物多样性”突出特征)的有6处。
自2016年起连续4年间,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4项自然遗产,均符合第(Ⅹ)条标准。
符合“生物多样性”标准
列入自然遗产的中国项目
2003年: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地跨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2006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覆盖四川省成都市、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
2016年:湖北神农架,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木鱼镇。
2017年:青海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和曲麻莱县。
2018年: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
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
多以“生物多样性”列入是巧合吗?
近年来,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多包含世界遗产价值第(Ⅹ)条标准“生物多样性”,这算巧合?
“这是巧合了。刚好都符合生物多样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驻华代表朱春全说。2018年申遗成功的贵州梵净山,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在中国和世界上都很独特,所以满足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是理所当然的。今年列入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但是申报地的自身条件,决定了它满足的标准类型,“将来肯定会有其他类型的自然遗产,它可能符合生物多样性,也可能从地质、生态演化或是美学的角度进行申报。”
不过,有些专家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马克平认为,“这一现象不算巧合,从IUCN到世界遗产委员会,都有意鼓励更多地申报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自然遗产。”国家林草局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闻丞也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符合‘生物多样性’标准的自然遗产,将在申报项目里占据较高比例。”
中国还会出现更多
“生物多样性”可申报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简称“世界遗产委员会”)鼓励自然遗产能够尽可能多地申报。“因为目前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项目在世界遗产中的占比很小,大部分都是文化遗产。”朱春全介绍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历次大会的决议中,均敦促各缔约方加大对自然遗产的申报力度,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根据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4项标准,可将世界自然遗产大致分为3类:美学价值类、地质地球演化类和生物生态类。中国目前可进行申报的自然遗产地,多集中在生物生态类,这其中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表达生态过程和描述生物多样性。
闻丞分析说,相较其他几类自然遗产地,中国有很多符合“生物多样性”标准的遗产地可以申报。因为中国早期以美学价值列入的世界自然遗产较多。同时,“中国丹霞”和“中国南方喀斯特”这些符合地质地球演化类标准的遗产地,均以系列遗产的形式近乎“一网打尽”了。所以,“生物多样性”类型的遗产地,具有很大的申报空间。
希望更多的遗产地
能够组织申报
申报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就目前而言,地质类遗产受到的威胁要远远小于生物多样性类的遗产。在紧迫性方面,生物多样性类型的遗产应该受到更多地关注。”所以,马克平的观点非常鲜明,“我特别希望有更多生物多样性类型的遗产地能够组织申报,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非常有好处。”
朱春全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遗产地。闻丞对此补充道:“生物生态类的遗产地,往往位于贫困、不发达地区,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比较尖锐。通过世界遗产开放、先进的保护地体系框架,可以更好地促进保护。”
世界遗产保护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发展面临不同的问题,世界遗产关注重点也会不同。闻丞说:“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生物、生态议题日益主流化。所以,未来会有更多的自然遗产符合‘生物多样性’标准。”
并且,从目前来看,“生物多样性”类型的遗产地,更容易申报成功。
马克平特别指出:“世界自然遗产不仅要符合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而且还要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由于全球范围内已有很多地质地球演化类遗产,所以,这种类型的重复申报,一定会导致难度增加。
但是“生物多样性”的“多样”,为描述遗产地的“独特性”提供了更充足的可选项。因为它区域分异比较明显,包括种类、结构、栖息动物、植物都可能不同。
马克平说:“这种多样的变化,使得申报‘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遗产地有更大选择余地。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而‘生物多样性’遗产地目前列入的较少,并且它本身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相对来说申报会更容易。”
潜在的遗产地
都分布在哪里
“中国肯定还有能以‘生物多样性’标准申报的遗产地。”朱春全认为。
那么,潜在的可申报地在哪里呢?
闻丞从近年从事的相关课题研究结果判断,如果以物种多样性和特有物种的比例来看,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部,南方和北方地区也有分布。他特别指出:“中国西北和东北的沙漠、草原,包括黄土高原,很多地方一直被大家忽略。实际上其在物种、生态系统价值方面的特有性、重要性和脆弱性是非常高的。我们近年的研究和IUCN的报告中已明确标示出,那里有大量的片区,可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马克平也提出,中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生物多样性”标准的潜在申报地。因为它不仅是极具独特性的生态系统类型,也是全球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
但是,从地域范围来看,除了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和藏东南等少数几地,秦岭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区。这一生态系统内已经分布了很多遗产地,例如神农架、梵净山、武夷山和峨眉山等。“所以再以这个生态系统去申报时,要从受保护、受威胁物种的角度去挖掘它的独特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