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旅游资讯

扶贫“姊妹村”共谋致富奔小康

2019-06-24

  6月18日,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一场“亲事”让苗寨里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当天下午,十八洞村与福建省宁德市赤溪村缔结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姊妹村,双方代表签订协议书,互赠礼品(苗绣与福鼎),相约加强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这场由国家民委牵线,湖南、福建两省民族工作部门协调组织的结对活动,让中国扶贫的源头与精准扶贫的首倡地,跨越千里,相交叠加,生发出浓浓的民族情谊和闪亮的中国智慧,驱动、引领着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思源:“初心”萌发出伟大的思想火花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不变的初心。

  十八洞村与赤溪村,相距1400余公里,都是曾经最贫穷的少数民族村,但在这份初心的指引下,萌芽出了最伟大的思想火花。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就是在这里,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役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十八洞村也成为老少皆知的“精准扶贫首倡地”。

  福建宁德市赤溪村,则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时间追溯到35年前的1984年5月,在宁德市福鼎县(现为县级市)任县委新闻科科长的王绍据写信给《人民日报》,反映下山溪畲族群众的贫困生活,“希望实行特殊政策给穷山村治穷致富。”

  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全文登信,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号召全国关注贫困群众。当年9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延续至今的扶贫探索。

  1988年,在赤溪村扶贫最为困难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就任宁德地委书记,与赤溪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后十余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扶贫开发理论,成为新时代扶贫开发思想孕育形成的源头。

  2015、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批示、视频连线赤溪村,肯定了畲族群众为脱贫致富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也时刻牵挂着十八洞村的发展。2016年,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还仔细询问了十八洞群众的收入等情况。

  饮水思源。十八洞村正在建设一所“思源”餐厅,寓意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不忘党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不忘扶贫政策的精准发力。从赤溪村到十八洞从“中国扶贫第一村”到“精准扶贫首倡地”,三十多年不断探索走来,折射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一心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初心”。

  蜕变:30年奋斗,大山里飞出金凤凰

  虽然地域不同,发展各异,但如今的赤溪村与十八洞村,都已成为全国脱贫致富的典范。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在两个村完美体现。

  58岁的雷成托是赤溪村民,他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是赤溪村脱贫致富的“微缩史”。雷成托曾家住赤溪村一个畲族自然村——下山溪村。下山溪在半山腰,曾经,畲族群众长期困居山中,“婆媳只穿一条裤子”。

  第一个10年,“输血式”扶贫。政府送来各种生活、生产物资,“物资花完就没了。”

  第二个10年,“换血式”扶贫。1994年,福鼎县启动“造福工程”,把包括雷成托在内的下山溪村22户、88人全部搬下山来。截至2008年,12个自然村陆续搬至赤溪村中心村。

  从2004年起,福建省每轮三年、安排对口帮扶200多个贫困村,开启“造血式”扶贫。2011年开始,赤溪村由福建省民族宗教厅对口帮扶,确定了“生态立村、农林强村、旅游富村”的思路。在民宗厅的大力帮扶下,赤溪村加快了脱贫步伐。

  5年前,雷成托结束打工生活,在赤溪村返乡大学生创建的茶厂工作。春秋采茶季节领月薪,淡季以小时结算,加上家里的几亩茶园,一年2万多元的收入让他生活无虞。赤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4年的166元增长到2018年的18305元,“中国扶贫第一村”蜕变成脱贫致富村。

  无独有偶,十八洞村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2011年,湖南省民宗委派驻的扶贫工作组也来到十八洞村。他们修好进村路、引水渠,健全基层组织,发展种养产业,为偏远苗寨的脱贫致富铺路垫石。

  2013年后,十八洞村开始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种植业,以黄牛等为主的养殖业,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务经济,以苗绣织锦为主的手工业,以农家乐、红色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业,脱贫致富五大产业如五根平行线,谱出了十八洞唱响美好生活的华彩乐章。2018年,十八洞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212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6月17日上午,一场大雨过后,十八洞村山峦云雾缭绕,苗寨水汽氤氲,以独有的美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客。石板路上,苗家阿妹隆慧,正为游客介绍十八洞村的点点滴滴。

  2016年,在外务工的隆慧听说家乡发展旅游正招募讲解员,毫不犹豫地回家报名,经过系统培训,正式成为十八洞村的一名讲解员。

  “我们这里总共有14位讲解员,全部都是本村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返乡就业的年轻人。”17日上午,隆慧忙得够呛,连续几天都有上百人的大团队过来学习参观,“现在高考结束了,有很多学生来,一来就是上十辆大巴车。”

  在家就业,隆慧“收入还不错”,“每个月底薪加绩效,平均下来,有将近四千元。”笑意盈盈的双眼,是凤凰涅槃最生动的写照。

  会师:苗畲携手,同心共筑中国梦

  饮水思源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脱贫致富后,能否继续探路当先,创造可持续可复制的经验,携手助人?

  6月11日,一支由省、市、县、镇、村五级湖南干部组成的考察队,奔赴福建宁德市赤溪村。

  车子行驶在闽东地区的丘陵间,窗外青山绵延,像极了湘西的地形地貌。“感觉在去十八洞村的路上,很亲切。”花垣县一位干部说道。见面后发现,两村还有更多缘分:苗、畲两族同源,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两个民族都喜欢唱山歌,都有哭嫁婚俗。

  血浓于水的情谊,让双方迅速打开话匣子,进行富有成效的交流、碰撞。

  “我们村现有415户1815人,其中畲族802人。党员44人,设有3个党支部。”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柱介绍。

  “十八洞村2014年有24名党员,现在是31名,5年发展了7名党员。”十八洞村党支书龙书伍回应道。

  “我们有白茶、养殖产业,确立了‘旅游+N’的思路,村集体成立旅游公司,利用靠近5A景区太姥山的区位优势,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和项目运作。”

  “我们发展了猕猴桃、苗绣、矿泉水等产业,探索出了精准识别、激发动力、发展产业、基础建设、加强党建等5方面的经验,今年有17个村按照十八洞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两村在发挥标杆作用方面也不谋而合,赤溪村打算把扶贫展示馆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性的扶贫教育基地,十八洞村计划成立乡村振兴干部学院,和全国同仁交流经验。

  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一条“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脉络逐渐清晰。

  6月18日,十八洞村村部礼堂,苗、畲两族相逢握手,踏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振兴乡村的新征途。

  双方缔结为姊妹村,建立信息互换、资源共享、互助交流等机制,相互学习和借鉴对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经验,共同推进两村在经济贸易、项目投资、人才技术、劳务协作、旅游文化开发等方面的发展。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苗畲携手共进擦出的火花,将全面点燃党建、教育、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及民族团结进步等多领域的互助合作与交流,共同创造更多合作发展空间。

  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徐克勤表示:“这两个地方在脱贫攻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缔结姊妹村,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可以更好地推动扶贫攻坚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全面小康的建设,更好地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圆中国梦这一伟大事业。”

  两只刚刚完成涅槃的凤凰,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里振翅高飞。

  脱贫致富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也将造福全球减贫事业,继续为全球贫困人口福祉,贡献中国力量。


分享到

多元文旅项目为新疆库车旅游注入灵魂
中意警方启动第三次在华警务联合巡逻

点击查看更多

这里的樱花胜景错过了要再等一年(组图)
春雪云海映长城 人间仙境金山岭(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