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经 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态牌
2019-06-08
6月8日下午,大型电视系列访谈节目“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铜仁篇)”在贵州省铜仁市举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章新胜,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刘嘉麒,贵州省林业局局长张美钧,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原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黎祖交,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少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周志华,中共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吴文达,解放军文工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世园会形象大使”、“关注森林活动形象大使”、“绿色中国形象大使”刘劲等领导嘉宾围绕“保护自然遗产 建设美丽中国”的主题,深入探讨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铜仁市如何践行两山理论,在生态优先的思路下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目标。
“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电视访谈节目是绿色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和实践,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一个践行“两山”思想的优秀地域作为案例,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当地主要领导的介绍下,请8位领导专家从实际出发以理论的高度进行剖析,最终达到思想、路径、实践、成效的总结提炼,使之能从理念和操作上对其他地区践行“两山”思想起到借鉴和示范意义。
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对铜仁的定位要求,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谱写新时代“一区五地”建设新篇章——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大力实施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六绿”工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融合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绿色红利”。目前,铜仁市建成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湿地公园9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1个。全市森林覆盖率63.5%,位居贵州省第二。
铜仁立足全市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近年来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绿色+”理念融入到所有发展之中,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生态经济不断壮大,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生态茶、中药材、油茶等绿色主导产业发展迅猛。随着“世界抹茶之都”的建设,生态茶产业提质增效、走向世界。
山上影响力、山下生产力,铜仁市科学谋划,对梵净山里面做减法、周边做加法, “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重点规划打造“一带双核”精品旅游线路,呈现出铜仁旅游全面开花、持续 “井喷式”增长态势。因矿产枯竭而倒闭的万山汞矿区已转型成为中国第一个矿山休闲怀旧小镇。矿山复绿、游人熙攘,创造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新样板。江口云舍,昔日的二类贫困村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 “中国土家第一村”,谱写出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新篇章。随着”一带双核”项目的强势推进,2018年铜仁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73亿元 同比增长36.3%,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2018年7月,中国贵州梵净山因其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性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一份重大的殊荣,更是全世界都在时刻关注的沉甸甸的责任。保护好、管理好梵净山是中国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庄严承诺,是贵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必然要求。
在申遗过程中,铜仁市在原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了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局,从体制上保证梵净山遗产地保护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着力加强梵净山自然遗产地保护的法制、资金、人才和体制机制建设。总面积约65万亩的梵净山保护区目前仅开放了4万多亩,核心旅游区的日游客容量严格限定在8000人次以内。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环境影响,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推进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
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铜仁正在向全球奉献出保护自然遗产的“中国贵州铜仁经验”。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九位嘉宾通过“生态优先,志在践行两山理念”、“绿色发展,重在做好山水文章”、“保护自然,贵在创新体制机制”等几个环节的对话,一致认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说,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铜仁保护自然遗产梵净山的实践告诉我们,自然遗产的保护需要寻找创新的、能够为发展做出贡献的方式;而保护自然遗产、建设美丽中国,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