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亚洲,文明手握手
2019-05-15
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古镇的传统越剧表演。
新华社记者 王 颂摄
土耳其屈塔希亚的一名彩瓷手工匠人。
新华社记者 秦彦洋摄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29年前,这样一首歌响彻北京。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宣传曲,《亚洲雄风》的生命力远远超过了运动会本身,直至今天依然脍炙人口。
这是音乐的魅力,更是亚洲的魅力。当这片土地的人民,想起这面积占了地球陆地约1/3,人口占了世界约2/3的大洲,心中充盈着文明之歌。
用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戈登的话说,几千年来,亚洲的“数学家发明了‘零’的概念与代数学,天文学家更能准确追寻天上繁星,诗人的文学作品至今撩拨心弦,哲学家创造了今天仍影响我们的思想与法律体系”。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亚洲孕育出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全新的时代命题中,亚洲各国之间,只有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才能迎接美好未来。
一
两片星空,让中国人民着迷。
第一片“星空”,张骞肯定见过。公元前140年,张骞率领一支和平使团从长安出发,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驼铃声声,孤烟袅袅,抬头尽是星空,脚下是无边大地。这成为一种伟大的传统,在此后许多年中,丝绸之路的先驱们带着驼队和善意,而不是战马和长矛,走出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第二片“星空”,今天许多中国人见过。习近平主席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特地说起,《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国电视剧,在中国引起了青年人的浓厚兴趣。他寄语两国青年互学互鉴、增进友谊,共当中韩友谊的忠实继承者,争做亚洲振兴的积极参与者。
一片汪洋,让中国人民向往。
记忆深处的是明代航海家郑和,他七次远航,扬帆向远方。他发现,柬埔寨“气候常热,田禾丰足,煮海为盐,风俗富饶”,直到如今,坐落在磅湛市郊的三保公庙香火绵延;他远航吉达、麦加、麦地那等地,盛赞所到之处“民风和美”,“诚为极乐世界”;他三至伊朗,六抵印度,七访印尼群岛,带着友邦之谊,足迹遍布亚洲,留下了与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郑和的船队,靠着宝船和友谊,而不是坚船和利炮,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记忆还会为大海上的来客留下重要位置。伟大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马尔代夫登上了一艘前往中国的船,穿越马六甲海峡,最终抵达泉州,又继续前往杭州等地,发现中国有着“世界上房舍最美好的地区,全境无一寸荒地”,“沿河两岸皆是花园、村落和田禾”。满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于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互通有无,最终来自爪哇的奇珍异宝,被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记录下来,永久镌刻在世界文明史上。
亚洲文明的征途,正是星辰大海。
二
与中国人民一样,哈萨克斯坦人民一直没忘记冼星海。
1941年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冼星海辗转来到古城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
至今,阿拉木图还有一条冼星海大街,与这条街平行的,是拜卡达莫夫街。而在冼星海的故乡广州市番禺区,也正在规划冼星海大道、拜卡达莫夫大道,与哈萨克斯坦两条同名道路遥遥呼应。
这样的友谊,在中国与亚洲各国间比比皆是。
400多年前,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倭乱,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明朝邓子龙将军和朝鲜王朝李舜臣将军在露梁海战中双双殉职,明军统帅陈璘今天还有后人生活在韩国。
习近平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
“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着奋斗,演绎了出彩人生,也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习近平感慨。
文明,从来就是有关人的故事。
三
2000多年,这是中国与东南亚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同东南亚文化深度契合。中华文化追求的仁爱尚德、谦恭自省、敏而好学、止于至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具备的忠义品质,也是东南亚人民所推崇的。东南亚的饮食、音乐、建筑、绘画等也影响了中国民俗。
数千公里,这是中国与阿拉伯半岛不变的地理距离。
即便山海相隔,也未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的畅通。中阿先人们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丝绸之路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经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介绍到中国,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毗邻而居,这是中国与越南、韩国、印度等周边国家源远流长的关系。
中韩之间,从东渡求仙来到济州岛的徐福,到金身坐化九华山的新罗王子金乔觉;从在唐朝求学为官的“东国儒宗”崔致远,到东渡高丽、开创孔子后裔半岛一脉的孔绍;从在中国各地辗转27年的韩国独立元勋金九先生,到出生于韩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曲者郑律成……友好佳话俯拾即是。
说到中越关系,人们都会想起那首两国民众耳熟能详的歌曲“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而胡志明主席写下的诗句“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早已是两国民间脍炙人口的名句。
中印之间,浓墨重彩的佛教交流,见证了两国人民的交往史。佛兴西方,法流东国。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印度歌舞、天文、历算、文学、建筑、制糖技术等传入中国,中国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等传入印度,成为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历史佐证。
此为国之交。
四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里的这句话,被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引用。同样被他几次提及的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亚洲文明之多样、之丰富、之多彩,为世界所瞩目。
在乌兹别克斯坦,布哈里的《圣训实录》享誉千古;花拉子米的《代数学》堪称人类智慧的一座丰碑;伊本·西拿的《医典》集世界医学之大成,他的哲学著作《治疗论》被奉为中世纪哲学的最高典范;兀鲁伯天文台和天文表曾经引领了世界天文学的发展;纳沃伊的瑰丽诗篇开启了乌兹别克民族文化的崭新时代。
在孟加拉国,帕德玛河、贾木纳河、梅格纳河三条大河奔流入海,千里沃野一望无疆,平日里如碧绿的翡翠,丰收时着金色的盛装,著名文豪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创作的作品享誉世界。
说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们会觉得是“天堂鸟之国”;说到蒙古国,人们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和辽阔,马背民族的勤劳和勇敢,那达慕大会上的精彩竞技和载歌载舞;塔吉克斯坦有“高山之国”的美称,是一个雄壮多山的国度;马尔代夫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被誉为“上帝洒落人间的一串珍珠”; 斯里兰卡被视作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一提到沙特,人们想到的是“石油王国”得天独厚的油气宝藏,伊斯兰教发源地的悠久历史,大漠落日的壮美辽阔……
习近平说:“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
五
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有一艘按原尺寸复制的郑和宝船,以纪念15世纪初郑和远航时,多次到访新加坡。这只是中新文明交流互鉴的一部分。明末清初,许多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的民众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带来了中华文化和技术,也播下了中新友好的种子。
到今天,交流更为频繁。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提到,2015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两名大学生,则用一年时间拍摄了50个新加坡当地人物的梦想故事。
今时今日的文明交流互鉴,较之以往更为多样而便捷。
比如菲律宾。过去,中国东南沿海许多居民漂洋过海来到菲律宾,菲律宾国父、民族英雄黎刹的祖先就来自中国福建省晋江市。新中国的开国名将叶飞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如今,中国已成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二大游客来源国。中菲民间投资热情高涨,文化团组往来频密,越来越多菲律宾水果摆上了中国百姓餐桌,越来越多菲律宾名胜列入中国游客行程单。
而在柬埔寨,中国文物专家长年扎根于此,保护和修复周萨神殿、茶胶寺等吴哥文物古迹。中国医疗专家赴柬埔寨巡回义诊,为上千柬埔寨民众实施白内障手术。中国农技专家深入柬埔寨农村,白天传授农业技术,晚上教授汉语,受到柬埔寨民众欢迎和喜爱。
即便远隔山山水水,亚洲国家的文明交流互鉴也实实在在,人们在这片大洲上热情地往来。
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显示,2018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4795万人次(含相邻国家边民旅华人次),其中亚洲游客占了76.3%之多,是绝对主流。也因此,来华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大部分都是亚洲国家。
亚洲国家和人民,历经数千年文明交流互鉴,不断磨合与融合。文明交流互鉴,注定成为增进亚洲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
一幅交融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惟愿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