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旅游资讯

向雾霾宣战 北京PM2.5年均浓度过去六年下降42.7%

2019-02-26

  向雾霾宣战 北京超常规手段治理大气

  过去六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1微克/立方米,区域协同减排起到重要作用

  2013年,北京一度“谈霾色变”。这一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高达89.5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约1.5倍。

  到2018年,经过一系列治理,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42.7%。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随后,北京治理大气提速加码,展现“北京速度”。

  官方总结指出,2013年至2018年,是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最大、措施最丰富、战线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六年。

  “霾伏”

  平均每周一天重污染

  PM2.5曾经是个不为人知的生僻词。直到2013年1月,北京出现连续的空气重污染过程,空气质量良好的日子屈指可数。一时间,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直径只有头发丝二十分之一的PM2.5(细颗粒物),让不少北京居民猝不及防。

  每天清晨,李翔都会推开窗,看看空气如何。她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原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工作近16年,现任大气环境处处长,见证了北京大气治理的历史进程。“当时我们面临很多质疑。”回忆起2013年的“十面霾伏”,李翔坦言,那时候北京频现重污染天,公众对污染来源、污染数据,都不太理解,更不能接受。

  2013年成为PM2.5监测元年,是北京正式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第一年。这一年,北京建立35个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对PM2.5、二氧化硫等六项主要污染物开展监测,对PM2.5拥有了完整的全年数据。

  也在这一年,北京累计出现58个五级重度和六级严重污染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5.9%。平均来说,相当于每隔一周就出现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当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高达89.5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约1.5倍。

  与之对应的是,2013年全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计17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8.2%,甚至不足一半。

  一波接着一波的质疑和担忧,使得李翔和同事们面临极大挑战。“大家很着急,又对治理信心不足,相关部门采取治理措施后,也有很多疑问和不信任。”回忆起当初,李翔感触颇深,“感觉特别难,阻力大。”

  宣战

  史上最严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出台

  在雾霾频繁围城后,2013年9月,《北京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出台,北京正式向PM2.5宣战。该计划提出,到2017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这是北京制定清洁计划以来,最严格的举措。

  相关“重点任务分解”共计84项,涉及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六大项,为北京治理大气画出路线图。机动车总量和人口控制、京津冀联防联控等,正式进入治理大气的任务表。超过50位“一把手”成为“牵头单位责任人”,为首都空气质量负责。同时,行动计划首次将PM2.5治理完成情况作为“约束性指标”,与政府绩效考核挂钩。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指出,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李翔认为,除了对治理大气提出具体要求,习总书记强调的其余几点,都是治理大气污染工作最基础的支撑。“大气污染防治涉及方方面面,没有良好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精细化管理水平,一切都是空谈。”

  毫无疑问,这推动北京治理大气污染再提速。

  彼时,北京的PM2.5治理之路也逐渐清晰。2014年4月,北京发布PM2.5来源解析数据:全市PM2.5有近四成为区域传输,而本地来源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比重超过三成。2014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仍超国家标准145%。

  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被称作“史上最严”环保法正式实施,明确了按日计罚、移送拘留等措施手段。这一年,“晒蓝天”成为北京市民生活常态,从“APEC蓝”到“阅兵蓝”,晒的是蓝天,更是大家对持续优良空气的向往。2015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80.6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30%,同比下降6.2%。

  加码

  以超常规手段治理大气

  2013年以来,北京以超常规的手段治理大气。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曾说,超常规是指,过去5年的大气治理措施,可能超过了过去10年总和。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等公布的“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2016年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一,其中,“环境治理指数”“增长质量指数”“绿色生活指数”也均列首位。当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

  几年下来,北京的减排措施,力度空前。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向PM2.5宣战以来,全市共淘汰4万蒸吨燃煤锅炉、实施5.2万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报废转出老旧机动车221.4万辆、累计推广20余万辆新能源汽车、淘汰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污染企业2648家、平原区基本“无煤化”、完成1.1万余家上账“散乱污”企业分类处置。

  这其中,部分任务完成总量大约是过去10年来的总和,坚决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将“人努力”发挥到极致。

  2018年,北京全市PM2.5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42.7%。

  也有过委屈,李翔坦言。有人质疑,北京大气持续改善,全靠大风吹。李翔不认同这个说法,“空气质量跟污染排放和气象条件都相关,短期上看气象条件波动可能起到主导作用。长期看,如果没有减排措施和大气污染总量的削减,大气质量不可能改善,为此,全社会上下付出了很大努力和代价。”

  展望

  大气治理从量变到质变

  2017年发布的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至2020年,北京PM2.5下降至56微克/立方米,到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到205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为北京大气治理的新目标。

  几年治理大气的实践经验证明,北京大气治理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区域协同、科学施策以及社会各界的齐努力。

  “全市上下‘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大气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参与最广泛、最深入的领域之一。”李翔说。

  其中,区域协同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已经成为“共同体”,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联防联控、协同减排。同时,下一步要坚持科学施治。紧扣PM2.5主要来源,聚焦煤、车、工业、扬尘四大领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精准发力、持续用力。

  “不可否认,秋冬季,空气重污染依旧会来。”不过,李翔分享了科学界的一致结论:现阶段北京空气重污染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污染浓度,都有很大改善。重污染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污染浓度大幅降低,基本不会出现“爆表”现象。

  大气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北京的大气治理,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之前我们很沮丧,现在我们有信心和决心。一次次的空气质量改善也证明,一次可能是偶然,两次、三次就不是偶然了,是必然。”李翔说,现在国家有好的政策环境,社会公众有共识。

  “经过了大发展之后,大家的观念也在回归: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为我们治理大气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新京报记者 邓琦)


分享到

倒计时62天 世园会进入布展运行筹备阶段
图解:引领世界旅游新格局 晒晒中国旅游成绩单

点击查看更多

这里的樱花胜景错过了要再等一年(组图)
春雪云海映长城 人间仙境金山岭(组图)